A4:文化*生活总第3582期 >2020-08-24编印

明天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谨以此文献给天下有情人——
阳光女生成佳偶
刊发日期:2020-08-24 阅读次数: 作者:张仲杰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1952年,我考取了山西省国民师范学校的初师部,1958年又升入该校的中师部。在这六年的学习时光里,我与一位热情善良多才多艺的阳光女同学,在日常学习生活以及多姿多彩的活动中,在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过程中,结成了纯洁的牢不可破的友谊。最终结为夫妻,快乐地度过了灿烂的人生。如今我们都已耄耋老人了,仍然怀念与阳光女生相扶相持的快乐时光。
  五十年代之初,课余时间跳集体舞风行在太原市的各个大、中、小学里。对于我们几个在农村长大的学子来说,说话腼腆行动拘束,那正是一件十分尴尬的事。在我们的班集体里面,有一位家居太原的女孩。她热情大方能歌善舞活泼可爱。每逢集体舞的乐曲响起,她那优美的舞姿便闪现在大家面前。有时候,她走到我们的面前,伸出邀请的手来,毫不客气地将我们拉进舞圈,一招一式地教我们如何举手,如何抬脚,如何进退。最终学会了几种舞步,快乐地融入集体的行列里。她对我们的帮助,在我的心灵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当升入中师之后,班内不仅有初师部的同学,还有从各个中学录取的新同学。初师部的那位阳光女同学,便成为我心目中最为熟悉的同学了。相互往来便觉得亲近起来。有时候需要借一件文具了,也只好意思向阳光女生开口。她有了学习中难解的题目时,我也竭尽全力予以讲解。举一反三孜孜不倦。
  班里选举班干部了,阳光女生被选为文体委员。从此之后,班内的集体活动,便在她的策划与组织之下。我当时是学校唯一的手风琴手。便成为阳光女生不可或缺的有力帮手。但凡她组织一个周末舞蹈节目了。我便陪在一边。每当我奏响动听的乐曲时,她们便在我面前翩翩起舞。每当她停下来讲解动作要求,指导舞蹈技艺时,我便静静地耐心等待;当她手指一挥或给我一个眼神时,我便又节奏明快地将舞曲奏响。配合默契进展顺利。我和全体舞蹈的同学们,一起欢笑在快乐的时光里。周末的晚会,也成为我们共同为大家服务的舞台。
  时间到了1958年的夏季,我们中师毕业分配工作了。根据上级规定,家居太原市的同学,分配太原;家住外地的,分配全省各地。我的阳光女生,意外地与我分配至长治市工作。我向她发问。你家在太原,为什么也要分配到长治。她的回答很简单:“祖国需要呀!”于是,我们一起与同年级的十四位同学,愉快地走上了工作岗位。
  我们参加工作后的第一项任务是下乡扫除文盲。于是,我们一起去到长治市黄碾乡。我们临时住在黄碾乡安居小学里。有我的陪伴,初次离家的阳光女生,克服了夜间外出的恐惧;有我们对汉语拼音的研究与“触类旁通识字法”的创新,加快了村民识字的速度。出色地完成了扫盲的任务。
  我们被分配在不同的学校开始了工作。每逢星期天,我的阳光女生便来到我的身边。畅谈一周的工作与生活之后,便去我们就餐的食堂,接待远离家庭的阳光女生。平时我的午餐是五分钱一个炒白菜,再加两个二分钱一个的玉面窝头。每逢阳光女生到来时,我便买一个一角钱一个的炒豆腐和五分钱一个的炒白菜。有时还要炒一个两角钱一个的过油肉。每人再加两个五分钱一个的白面蒸馍。我们愉快地共进午餐,言语间充满了关怀与爱的品味。有时候,我们便去位于英雄街的电影院,购买一毛五分钱一张的电影票,一起去观看电影。有时,她还会带来她所教学生的作文本,我们便一起修改学生的作文。将我们的知识传递给红色的下一代。共享做一位人民教师的光荣。下午她返回时,我便一直送她到距离我校二里半的学校。我会站在路旁,默默地看着她走上她工作的岗位。
  我们在各自的学校里,都组织有一个红领巾合唱团。她们学生人数少,组织小合唱与小表演唱等节目。我则组织有近百人参加的大合唱。我们经常去到对方的学校,互相商量切磋歌曲的表现力与演唱技巧。尤其是她那甜润美妙的歌喉与发声的技巧,让我们双方合唱团的小演员们,提高了歌唱的效果,保障了演出质量。每逢周末,在市内组织的周末晚会上,我们便共同为这座抗日根据地的城市,奉献上我们精心辅导指挥的文艺节目。
  时间到了1959年2月2日,我参加工作后整整半年时间了。结束了有生以来第一个学期的工作,准备迎接这个已亥春节的到来。
  早饭后,学校的李校长走进了我的房间。我笑脸相迎。请坐、倒茶,又递过去准备回家带的小食品,然后我们促膝相谈。李校长开门见山地说:“小伙子,该结婚了吧!”李校长的话虽然有点突然,但也是我的期盼。我爽朗地说:“按国家的婚姻法,我已经达到了法定的年龄。我已经参加了工作,经济也独立了。又有一位心仪中的女同学。基本具备了结婚的条件。可遗憾的是,虽然我们常来常往,可还没有和她提过是不是要结婚的事。条件尚不完全具备吧!”李校长抬起双眼,笑眯眯地说:“我相信你的人品与觉悟。原来如此呀!”我递过去感激的眼神与十二分的崇敬。
  “一会儿,你的那位女同学,肯定要来到咱们学校。”李校长双眼盯着我继续发问,“如果我征求她的意见,她同意与你结婚了。我们明天就为你举行一个革命化的婚礼。一不请客,二不要聘礼,三不请婚假,开学后继续工作。好不好!”我即刻回答:“当然是求之不得呀!”就在那天上午,我和我现在的老伴,当年的女同学,去当地的街道办事处,领取了结婚证书。
  1959年2月3日,是我一生难忘的大喜日子。下午六时整,我们学校的十六位同事,齐聚在我们的办公室。办公室宽阔的墙壁上,高高地贴着“革命化婚礼”五个金黄色的大字。毛主席的肖像,高高地悬挂在中间。办公室屋顶长长的对角线上,扯着五颜六色的三角形小彩旗。办公室窗明几净气氛热烈。在李校长的主持下,我和我的阳光女同学,现在的老伴,举行了简朴的婚礼。我们开启了幸福的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