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与赞美诗》是一个挺荒唐的故事。这篇短篇小说讲了一个名叫苏比的穷困潦倒的流浪汉,为了抵御寒冷冬天,千方百计企图犯罪以进入监狱,尝试多次后并没有达到目的,但在他改邪归正醒悟过来时,却被警察以闲荡的罪名逮捕入狱了。
美国社会讲人人生而平等,但金钱财富的不平等意味着人生来就不可能平等。苏比去饭店,原本想吃一顿霸王餐,但侍者看到苏比的“旧裤子和破皮鞋”,不待他坐下就将其轰走,“粗壮利落的手把他推了个转身,悄悄而迅速地把他打发到人行道上。”在金钱至上的社会里,穿着打扮都直接与社会地位、人格尊严挂钩,在金钱诱惑下,人们变得势利,变得面目丑陋。
苏比接下来的尝试也连遭失败。他计划扮演一个下流的小流氓,却遇上一个妓女;计划抢东西却遇上一个顺手牵羊的人,对方还以为伞是物归原主。苏比的“奇遇”折射了当时社会淫乱随处可见、无人禁止,以及偷盗成风、社会风气不良的现象。感到哭笑不得的同时,我对妓女和这个小偷小摸的人也怀有一丝同情。小偷和妓女遭人斜眼,社会地位也不高,有手有脚却要以这种方式生活,除了少数是因为有特别癖好以外,大多数应该是被生活现状所迫。社会贫富差距大应该是一个关键原因。他们或许也是当时社会里一群无奈的人。
谈这部小说自然不能不讲警察。在文中,苏比一共5次和警察打交道。第一次警察愚蠢地觉得犯事的人不可能留在现场,反倒去追赶搭车子的人;第二次苏比被饭馆侍者支起摔出门外,不远处的两个警察却不理不睬;第三次警察对苏比“调戏”妇女的举动一动不动;第四次苏比扰乱治安时,警察居然帮他开脱;第五次是在最后苏比决定重振自我时,以一个荒唐可笑的理由将其逮捕。黑白颠倒、自以为是、无视破坏秩序行为的警察形象跃然纸上,让人印象深刻。他们的举动直接揭露了当时美国社会的混乱无序和警察的失职、无能与腐败。
在《警察与赞美诗》里,欧·亨利运用了不少比喻手法:将麦迪生广场比作是“露天公寓”,将布莱克威尔岛监狱称为是“好客的”,比作是“冬季寓所”。作者把分明是很严酷无情的地方描绘得如同温暖的家乡一般,甚至是梦寐以求的港湾。这种表面轻松的语调更衬出背后的辛酸和一言难尽,让人感受到现代社会的不平等和残酷,社会是得多冷酷和无情才会让一个流浪街头的人觉得监狱是个好地方?
欧·亨利在这篇短篇小说里,成功运用幽默和讽刺结合的手法,一点点揭开当时美国社会的黑暗,辛辣地讽刺和批判了当时各种不合理现实的社会。通过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人民生活的艰难不易,深深同情他们的同时也对社会官僚体制和资本主义阶层产生愤怒之情。即使时代不同,然而作品经久不衰,穿越时空仍旧充满力量,让人保持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