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知道威武雄壮的“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这首气势雄浑的战歌在抗日战争时期诞生,很快就成为解放军流传最广的战歌。很多人不知道,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曲作者是朝鲜人郑律成(词作者公木)。
郑律成1914年出生在朝鲜全罗南道光州,他们一家都投身革命。19岁的时候郑律成来到中国南京,进了朝鲜在华抗日团体所办的“朝鲜革命干部学校”,并开始了抗日歌曲的创作。1937年,他来到延安,先后进入陕北公学和鲁艺音乐系。当年,他为同学莫耶作词的《延安颂》谱曲,由他和女歌唱家唐荣枚在延安大礼堂首唱,那优美的旋律和昂扬的曲调折服了在场的观众,“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哦,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哦,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著名社会学家郑也夫说,这是延安有小资情调的抒情歌曲,但确实是唱延安最好的歌曲,之后几十年歌颂延安的歌也没有超越它的。这首歌在延安初唱不少党的高级干部都激动地鼓掌,它很快传遍了解放区乃至国统区。之后他又创作了《八路军大合唱》,全曲共分六段,其中的《八路军军歌》就是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但是,郑律成向往中国,不仅他青春的血汗洒在中国的土地上,而且他的妻子丁雪松(后是新中国第一任驻外女大使)是中国人。
新成立的共和国十分渴望音乐人才,1950年9月,周恩来亲笔专函致金日成,商议因时任新华社平壤分社社长的丁雪松任满回国,郑律成加入中国国籍一同回国的事情。金日成此前已向中国同志表示:“中国共产党给我们培养了这么多干部,现在你们要一个郑律成,不成问题。”此时正是美军实施仁川登陆,平壤眼看失守。10月10日中国大使馆接到朝鲜外务省通知撤退。郑律成被中国大使馆派来的汽车连夜送出平壤。郑律成到北京后,被分配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当时是综合艺术团体,后改为专业话剧院),又由朝鲜劳动党党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个决定对郑律成来说是福祸相依,他来中国在文革中没少挨整,他62岁去世与心情有关,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他非常兴奋并准备大干一场,2个月后患脑溢血不幸去世。如果留在朝鲜,恐怕死的更早,因为朝鲜曾经对有中国背景的干部进行过多次大清洗。
从郑律成解放初到北京,直到1976年在北京逝世,创作了大量歌曲,连同革命年代的创作高达360多首,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延安颂》已经成为中国音乐宝库的经典。
郑律成的夫人丁雪松是新中国外交战线的风云人物,先后出使荷兰和丹麦王国,在郑律成逝世35年后的2011年,93岁高龄的丁雪松也离开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