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龙城,品三晋之胜;越过汾河,观巨龙腾飞;穿过云冈,听石窟叙事。一滴陈醋,散尽迷人芳香;一碗面食,犹如八珍玉食;一块圆饼,令人回味悠长。人常道,太行之西,煤炭之乡;谁曾忆,中路梆子,余音绕梁。“依依呀呀”的声音不绝如缕,望着窗外阳光倾洒的大树,我想……
催眠曲
外婆喜欢听戏,她说中路梆子,刚柔相济,通俗质朴,高亢之余,婉转悠扬。小学时代的我不懂,只认为那仅是不错的“催眠曲”。
外婆曾告诉过我,听戏,不只是听历史,更是听人生。晋剧旋律婉转流畅,保留了蒲州梆子慷慨激昂的艺术特色,形成了婉转细腻的抒情风格,晋剧像人生,既需要柔和的性情,还需要激昂的斗志。柔和,待人处事圆润宽容;激昂,面对荆棘坎坷迎难而上。犹记《打金枝》中的三个角色,像极了三种人,像皇后,明理宽容;如公主,自持清高却知错就改;似郭暧,爱面子暴躁。
仍记得,曾与外婆相伴听戏,一个神摇目夺,一个昏昏欲睡。树影摇曳,曲声悦耳,周身温暖,快乐祥和。
交流曲
晋剧,即使听不明白它唱的意思,也会为它的表演所折服,正如山西是一个令人赞不绝口的地方一般。因为经常与外婆听戏,我也逐渐发现了晋剧的魅力,它的曲调优美,令人沉迷。
了解到,晋剧约有四百余个传统节目,以须生、青衣、花脸、汰门的唱功戏为多,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晋剧中亦有不同的特色,老一代表演家十三宽厚的唱腔;盖天红背宫音的演唱;老三儿生的走台步;说书红高文瀚的耍碗特技等。
晋剧流传范围很广,受各地区人民的欣赏。谁不知,那六月雪片片申诉着冤情;谁未听,那逆子狠声声贯穿着人心;谁不晓,那芦花一一阐述着真情……晋剧向各地人们讲述着山西的故事,表现着山西人的独特性格。如树叶独一,风格独特,演绎完美,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抒情曲
几年过去,我对晋剧的喜爱更甚。这古老文化的魅力,在于可以让我用心去聆听历史,感悟人生。
仿佛看见,渭水河畔,文王拉车,君臣同离,为求贤而鞠躬;双锁山上,高刘对阵,面定婚姻,笑对人外之人;宛城之下,误听奸言,大败而逃,智对忠奸之言;莲花庵前,祖孙三叩,风雪含冤,理待挑唆构陷……
戏曲没变,地方没变,人却变了。不再昏昏欲睡,却只我一人神摇目夺。树影还在摇曳,我仿佛看到了幼时快乐的日子,听到了外婆一声声的讲解。树荫下,看台前,戏曲声,未曾断,人已散,情仍留。
一方长凳,两盏浊茶,三分神气韵,四方声绕梁,岁月悠长,戏曲绵延。晋剧似瑰宝,应发展弘扬。看那嫦娥剧团演绎《龙兴晋阳》,十六年努力,数十个县,近千个村,泥泞风霜,挡不住他们精益求精,发展弘扬,在发展中成长,在成长中传承。新青年的你我,也应尽力让这块瑰宝永远散发着迷迭香的味道,让它继续驰骋沙场逞英豪。
催眠曲,曲声悠扬,树影荡漾,相伴梦乡;
交流曲,曲声悠长,江流宛转,流传万户;
抒情曲,曲声悠转,云烟散尽,情留心房。
一种曲,千丝情,家乡的名片与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