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葡乡*情怀总第3565期 >2020-07-15编印

涅瓦河畔的帝国文明
(中)
刊发日期:2020-07-15 阅读次数: 作者:杨晓霖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今天,请随我一道,继续我们的圣彼得堡之旅:
  世遗之城
  我喜欢在陌生的城市漫无目的地浪,期待猛一转身就看到一幢别致的老建筑。在圣彼得堡,似乎不用转身,乘着大巴在市内走,只要不打盹瞌睡,漂亮的建筑便会一幢接着一幢地闯入眼帘,而且各是各的漂亮劲儿。
  或许一栋古色古香的砖红色建筑刚刚闪过,还不待细细玩味,绿的、黄的、甚至蓝的、灰的建筑已迫不及待地接踵而至;或许一个雕刻精美的三角形门楣还在脑子里转,一排宏伟的廊柱已扑面而来;或许刚刚告别一座宏大的宫殿般的建筑,转眼间又迎来一栋小巧玲珑的别墅;或许上一秒划破天际的是高耸而锐利的尖塔,下一秒却是柔美的半圆形穹顶……
  圣彼得堡的建筑,精致华美,既有和谐之美,又不乏个性之美,而美丽之中似乎又蕴藏着千万种可能,既叫人不断地回味上一秒,又叫人无限憧憬下一秒。1990年,圣彼得堡历史中心及相关古迹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宫殿之城
  作为横跨18、19、20三个世纪、200多年的俄国首都,圣彼得堡城内宫殿林立自然不足为奇,冬宫、大理石宫、米哈伊洛夫宫、缅希科夫宫、斯特罗加诺夫宫、斯莫尔尼宫、尤苏波夫宫、鲁缅采夫宫、马林斯基宫等等,这些当年为沙皇皇宫或沙皇钟爱的亲王、近臣、亲戚、支持者官邸的建筑,如今多数成为博物馆,有的成为学校,还有的则成为政府机关。
  不过在去圣彼得堡之前,除了在河北博物院参观过夏宫藏品展览外,对于其它宫殿知之甚少。但是去了圣彼得堡之后发现,只要在市内随意走一走,总会发现几座宫殿。尽管圣彼得堡市内的建筑都漂亮,然而宫殿与普通建筑相较,自然体形更宏大、色彩更瑰丽、装饰更精巧、地势更优越,而且自带着一种恢弘的气势和不凡的气宇,总能被人一眼认出。
  比如位于瓦西里岛的缅希科夫宫,乘船经过时,虽然只是短短的几秒,但它那庞大的个子、伸展的双翼、鲜艳的色彩无不展示着非凡的气场,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拍了下来,而且笃定地以为它绝对不是一般建筑。事实是,直到写这篇日志,查了好多资料,我总算查到了它的名字和建筑背景,果不出我所料,缅希科夫宫是圣彼得堡第一任市长(亚历山大·达尼洛维奇.缅希科夫)的宅邸,是圣彼得堡早期最大的宫殿,也是第一座用石头建成的宫殿,被誉为彼得大帝时期的文化纪念碑,现为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分馆之一。
  米哈伊洛夫斯基城堡与马林斯基宫也是在行车时所见,同样是它们高贵华美的外表和独特的韵味吸引了我。后来查资料得知,米哈伊洛夫斯基城堡是沙皇保罗一世的行宫,如今是俄罗斯国家博物馆的一部分,马林斯基宫是尼古拉一世送给女儿的结婚礼物,如今是圣彼得堡市政府所在地。
  我还拍到了俄罗斯国家博物馆的另一部分——大理石宫,虽然只是侧面的一个夹角,它的宏伟已见一斑。我感觉我从圣彼得堡带回的1000张照片里,一定还有别的宫殿,只是暂时找不到资料证实而已。写到这儿,大伙该理解我为什么称圣彼得堡为“宫殿之城”了吧。不过,还请各位原谅,其实前面的都是引子,真正重量级的宫殿刚刚准备闪亮登场。
  我相信所有去过圣彼得堡的人,不论是跟团的还是自助游的,镜头里都不会少了冬宫的影像。这座建造于18世纪中叶的沙皇皇宫,高23.5米,当时沙皇尼古拉一世下法令,不允许建造高于冬宫的房屋,所以冬宫是古建筑中最高、最大的,也是涅瓦河畔最显眼的。事实上冬宫是圣彼得堡行程的最后一站,但是从第一天起它便出现在我的镜头里,当时并不知道那就是冬宫,只是因为太宏伟,无法不让它进入视野。从瓦西里岛长滩向南望,它就像一道城墙横陈在涅瓦河南岸,排列整齐的柱子显得无比庄严,然而镶嵌其间的窗户却增添了许多生动,再加上干净明快的绿白相间的色彩,整座宫殿恢宏大气,却没有一点令人望而生畏的感觉。
  走近冬宫,庄严华妙越发一览无余,每一处雕饰都精巧细致,它的美,可以令步履匆忙的人抛却世俗的心思,也可以令心情沉重的人卸下烦恼,还可以令悠闲的人心花怒放……
  我以为冬宫的美当得起所有赞美建筑的词——宏伟、壮美、恢宏、大气、精致、华美,参观过它的内部后,这些词还应该加上富丽堂皇、金碧辉煌、奢华等等。但仅这些词并不足以表达冬宫的美,且让我们慢慢游,慢慢地体会什么是冬宫的美。
  通常我们看美景,都要穿过若干条廊、拐过若干个弯,最后才豁然开朗,美景出现在眼前。然而冬宫的美是突然而至的,没有任何前缀,甚至容不得人喘息。一进入冬宫,立马就是一段美轮美奂的楼梯,鲜红的地毯,白色大理石雕凿的台阶、栏杆、扶手线条流畅明快,镶着金色花饰的窗户、廊柱、灯具美不胜收,形态各异的人物雕像栩栩如生,走在这样的楼梯,美得让人飘渺和虚幻,有种再走一步便步入天堂的感觉。
  这就是著名的约旦楼梯,起初也叫“使节楼梯”,因为各国使节都要经此楼梯登上二楼等候沙皇召见。顺便提醒各位一句,游冬宫时,一定要事先调整好呼吸,否则一不小心会被美到窒息。
  冬宫有1000多个房间,我们参观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然而就算是一小部分,在短时间内要参观完,分配给每个展厅的时间也就几分钟,脚步根本停不下来,所以冬宫的参观就是不停地转场。
  但是如此密集的转场,却感觉不到视觉疲劳,因为冬宫的美是不重复的,每个厅有各自的精彩。比如金光灿灿的徽章大厅,1000平米的房间只有黄白两种颜色,环绕四周的镀金廊柱将大厅装饰得异常金碧辉煌,却又毫无压抑感。这里曾是沙皇宴请各省高级官员举行舞会的地方,所以也叫“黄金舞会厅”。
  御座大厅是沙俄皇室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是冬宫的心脏。整个大厅气势恢宏,无论是沙皇的黄金御座、御座后的天鹅绒背景、金线绣的国徽图案,还是御座上方描绘圣乔治骑马刺杀飞龙的浮雕,亦或是白色大理石廊柱、装饰着圣乔治图腾图案的镀金吊顶,无不展示着俄罗斯帝国的威严。
  彼得厅是为纪念彼得大帝建造的,红、白、黄的基调,墙壁和吊顶上数不清的金色图案,因为精致又齐整,非但不觉得繁杂,反倒给人典雅的感觉。
  还有其它的不记得名字的大大小小的厅,有的淡雅,有的富丽堂皇,都美,但美得无一雷同。
  在我们转场时,厅与厅之间必然要经过走廊,冬宫将走廊全部开辟为展厅,所以转场的间隙也能参观,因此我说冬宫的美是从始至终、不间断的。走廊展厅也不是敷衍人的,吊顶、灯饰、廊柱、地面都装饰得十分精致,展出内容也各有不同,有的内容甚至非常丰富。
  著名的卫国战争长廊,是为纪念抗战拿破仑战争胜利而修建的,共展示了参与1812——1814年战役的俄罗斯将领及军人的300幅肖像画。虽然都不认识,也看不懂俄文介绍,但是从他们胸前闪闪发光的勋章,看得出来都是功勋赫赫的人物,而且从他们坚定的眼神,看得出他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冬宫里有许多走廊式展厅,比如拉斯特雷利长廊,洁白的雕像与长廊浑然一体,非常圣洁的样子;再比如法国挂毯长廊,羊毛和丝绸交织出的历史巨著,如油画般色彩明艳,精美华贵;还有俄罗斯文化——东方走廊,犹如夜晚幽深的街巷,浪漫又富有诗意。话说冬宫的设计者们将狭长的走廊布置得如此考究,完全没有逼仄感,叫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匠心独具。
  冬宫里还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地方,比如所有的地板都光亮可鉴,而且每个厅根据各自的色彩基调采用紫檀、乌木、红木、棕榈等不同木材拼接图案,有的一块地板就要用到16种木材;还比如豪华繁复的灯具,金光灿灿的仿佛要亮瞎所有人的眼;还有各种金的、银的、玉石的陈设、摆件、日用器皿等,工艺精湛,无比珍贵。所以我以为冬宫的美是无处不在、没有死角的。在冬宫里游玩,只恨眼睛不够用,恨不能脑袋前、后、左、右、上面、甚至脚板底都生出眼睛来,好将美景多带回去一些。
  冬宫是18世纪中叶俄国巴洛克建筑的杰出典范,是圣彼得堡的标志性建筑。起初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馆,现在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一部分,里面的雕塑、绘画、艺术品数不胜数,这些留待下一篇“艺术之城”再述。冬宫的建筑部分到这儿就结束了。
  听说全世界只有中国人称“艾尔米塔什”为“冬宫”,为什么呢?莫非是相对于“夏宫”这样称呼的?不得而知。我觉得该说说夏宫了。
  夏宫不在圣彼得堡市中心,在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距圣彼得堡市西南约30公里,是彼得大帝于18世纪初始建的皇家滨海行宫。尽管18年春节在河北博物院已经参观过《走进帝俄时代——俄罗斯彼得霍夫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特展》,当时就感叹俄罗斯宫廷生活的奢华精致,但是去了夏宫,还是忍不住对华丽的宫殿、镀金的穹顶、王室成员豪华的起居室以及精美的油画、艺术品、生活用品惊叹不已。
  更叫人惊叹的是宫殿前的大瀑布喷泉群,不过喷泉本身并不惊艳,远没有如今可以随音乐和灯光变换阵势的喷泉漂亮。它的惊艳表现在哪儿呢?我归纳为三点:
  一是喷泉中的金色雕像。在大瀑布的阶梯上和半圆形水池里,分布着37尊金色雕像,它们像极了宫殿前的护卫,可是神情极不严肃,姿态五花八门,但又看不清怎样的五花八门,金箔的光芒混合着飞花碎玉般的水花,在灿烂的阳光下,那种刺目,你懂得。
  二是喷泉的工作原理。喷泉在设计之初,彼得大帝就要求工程师们不能用人工动能,而是依山筑坝蓄水,利用天然压差,使喷泉自然喷水。300年来,从春到秋,只要不结冰,喷泉就源源不竭地喷发。
  三是喷泉的地理位置。喷泉的水从阶梯流下来,流进半圆形水池,又经过500米长的运河,流进芬兰湾,从高台上看水池和运河就像一把钥匙。我们沿着运河一直走到头,蔚蓝的大海突然跃入眼帘,此时此刻,不难想象彼得大帝的航船从芬兰湾进入大西洋的情景,我想他选择在这样一片森林中建造夏宫和运河,其目的也就是为建造一把打开芬兰湾的钥匙吧。
  其实夏宫是个大花园,除了大瀑布喷泉群,还有别的喷泉,也有别的景致。
  因为花园里其它景致的遮挡,一直找不到一个能一眼看到宫殿全景的位置,当然也拍不到全景,网上淘来一幅,与各位分享,我也得便再好好欣赏一番。夏宫宫殿高低错落,色彩明亮,与冬宫相比,庄严少了几分,俏丽多了一些。
  还有一座不得不提的宫殿是位于圣彼得堡皇村的叶卡捷琳娜宫。叶宫是我们在圣彼得堡参观的第一座宫殿,第一次见到如此宏伟又耀眼夺目的宫殿,嘴里不住地发出感叹词,哪儿都想看,又不知道该往哪儿看,眼睛上下左右翻飞,贪婪地享受眼前的宏伟与耀眼夺目,又不敢相信这宏伟与耀眼夺目的真实性,心底总有一个声音在问:“它怎么可以这么宏伟?怎么可以这么长?300多米,站不对位置,一眼都望不到头。它怎么可以这么耀眼夺目?怎么可以用那么多黄金来打造它的厅堂?人在里面,如同走进一个巨大的黄金匣子。如此巨大的黄金匣子怎么将每一寸面积都打造得如此精致?”真是不可思议。
  更不可思议的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琥珀屋。一个不大的屋子,墙面由琥珀与珠宝镶嵌而成,闪耀着从柠檬黄到金红色,人类可以想象的黄色系中的一切色彩,辉煌得令人窒息。琥珀屋1716年由普鲁士国王作为礼物送给彼得大帝,二战期间,被纳粹劫掠窃取,从此下落不明。直到2003年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之际,才由40名俄国专家历时20多年、耗资1100多万美元、使用6吨琥珀重新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