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今年是我县“三年大变样”决战决胜之年,也是“五年进百强”全面提升抓发展的关键一年,东湖街道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大局观、发展观,凝心聚力抓落实、求实效,倍加珍惜团结奋进的发展局面,全力抢抓历史发展机遇,进一步攻坚克难、改革创新、推动发展。
棚户区改造是重大的民心民生工程和城市提升工程,全县瞩目,群众关心。东湖街道作为征迁安置的主阵地,通过分析征迁现状、调研征迁片区居民及单位的意见建议、提炼党员干部工作方式方法,总结征迁改造经验,加快征迁改造进度,坚持改革为要,推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全方位深层次变革,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红利。
——统一思想、压实责任,强化组织保障。东湖街道把棚户区改造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抽调精干力量,成立项目指挥部,划分片区,通过反复入户、座谈交流等方式,对西关、迎宪、南营留和春光四个工贸公司今年涉及征迁安置的居民、单位、经营户提前摸底、分析研判,全面掌握房屋权属、面积、家庭状况、经营情况、社会关系、问题资产等信息,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分析透、措施实。
特别是今年年初,迎宪铸造厂片区改造过程中,东湖街道面对该片区历史遗留问题多、产权关系复杂,征迁难度大的现实情况,通过反复入户调研摸底,建立重点难点台账,一竿子插到底,针对各类问题分类剖析,提炼汇总,从3月15日到4月13日,街办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完成1处厂房、39个院落、7个单位的拆迁任务。
——主动作为、广泛动员,展现服务诚心。每一个拆迁项目东湖街道都针对性地印制宣传资料,发放到居民手中,对拆迁补偿的原则、认定、流程、办法,搬迁费、过渡费和奖励费,安置办法等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并将街道各工作组人员名单和职责进行公布,方便居民随时、随地了解情况,保证信息传达准确到位;同时,街道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宣传车广播等形式宣传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意义,讲解征迁前后的重大改观。
在东湖西岸、育青路改造、西关一期等棚改项目中,各工作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真心付出,用真心、深情、忘我、服务换取征迁户的理解、信任、支持和包容,为城市升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6月1日东湖西岸棚户区改造启动,街办、迎宪工贸公司与各参战部门日夜奋战、攻坚克难,顶烈日、冒酷暑,连续作战,仅用半个月完成了65院115户的第一阶段征拆任务,并乘胜追击,于6月27日迅速启动第二阶段征拆工作,截至7月5日,已签订协议69院110户。
——创新思维、总结方法,破解民生难题。征迁工作,困难多、难度大,需要科学可行的新方法。考虑到集中性征迁搬迁难、征迁片区住户中老人占比大的问题,街道引进搬家公司进驻征迁现场,帮助群众进行搬迁,同时,帮助高龄老人解决租房难的问题。
征迁一线的历练让街办干部总结出了“一定三不定”工作法——工作目标固定,工作时间不固定,工作方式不固定,工作地点不固定,牺牲自己时间、想各种办法与征迁户当面沟通;“五情五心工作法”——带着感情走进拆迁户,用真心换理解;带着深情解读拆迁政策,用细心换明白;充满激情工作,用全心忘我投入;用真情化解矛盾,用耐心感化拆迁户;用亲情解决困难,有恒心完成任务。
通过转变思维、全心付出、细致服务,为双湖城、碧源孔雀台等房地产项目的顺利施工,花篮公园、运动公园等民生项目的建成,文源路、凤仪街、森泰大街等道路拓宽改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实干的脚步总是那么铿锵有力,东湖街道全体党员干部在县委、县政府及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始终坚持实干当头,攻坚克难,以昂扬向上的斗志和敢于作为的精神全力推进县城美丽蝶变,为城市改革发展蓄力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