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清风*徐来总第3558期 >2020-06-29编印

勿忘历史 留住乡愁
别具特色的清源武庙(火神庙)
刊发日期:2020-06-29 阅读次数: 作者:啜希忱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在清源古城内赵家街西端,位于清源文庙西南方向不到二十米的地方,建立了一座别具特色的寺庙,曰“武庙”,百姓又俗称“火神庙”。
  武庙内供祀的是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羽,后人称“关老爷”、“武圣人”,清代皇帝又封关羽为“关圣帝君”。据《清徐县志》记载,清徐县全境共有关帝庙41座,而清源武庙的特殊之处是庙内前院供关羽武圣人,后院还供着宋代抗金民族英雄岳飞,东配殿还供着火神。
  在全国各地,将文庙和武庙相邻而建是十分罕见的,而将关羽和岳飞的塑像同建在一个寺庙中的现象也是稀有的,更有特色的是庙内还供有火神。
  清源武庙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887),当时清源属徐沟县的一个乡。在徐沟知县的主持下,结合清源乡绅集资,在文庙西南新修武庙。庙坐西向东,重院建筑,占地约700平方米,属于中等庙宇。庙内配置齐全,前院有钟楼、鼓楼;大殿供有武圣人关羽塑像,两旁塑有关平、周仓像;后院塑有抗金英雄岳飞像。
  清源武庙整个院落结构合理,布局对称,山门筑台造阶清源独有,出檐走廊雕梁画栋,沥粉贴金,庙内庙外色彩绚丽,熙熙照人。在当时清源城内可称得上是一处靓丽的庙宇,香火不断,游人不绝。
  清源解放后,武庙由县第一区政府在此驻扎办公。后在50年代初,由县武装部、兵役局相继占用。60年代后此庙改作城镇居民住宿。1991年,县政府将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该庙虽已破损不堪,大部殿堂厢室早已改头换面,屋室厢房也改作它用,但庙里出檐和廊柱梁上的雕刻、彩绘图案,仍绽放着传统文化艺术的光彩,折射出古代工匠们的勤劳与智慧。
  武庙南面原有火神庙一座,而火烧被毁。乡人们为了继续供奉火神,在兴建武庙时将东厢房里重塑火神像,以寄托乡人们祈求火神保佑平安的心愿,这也就是人们把武庙俗称火神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