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秀寺正殿
一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每当驱车途径王郭村,心中都会涌出这首《敕勒歌》诗。这首诗歌原是用鲜卑语唱的,而歌唱者则是我国古代北齐名将斛律金。
王郭村,相传斛律金被封咸阳王,在此建别墅,修城郭,即咸阳王城郭。年久城湮,形成村落,乃以王郭为名。
斛律金,性格耿直,善于骑射,长于用兵。当时北魏分成了东魏和西魏,东魏的军政大权掌握在鲜卑化了的汉人高欢手中。斛律金随高欢多次征战,战功卓著。公元546年9月,高欢率大军围攻西魏的重镇玉壁(今山西稷山县西南),苦战五十余天,死伤七、八万人,兵败撤退。撤退途中,又讹传高欢被利箭射中。为稳定军心,高欢出来与将士见面。只见众人士气低落,无精打采,被失败的情绪笼罩着。此时此地,斛律金挺身而出,用鲜卑语唱出了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敕勒歌》。苍劲悲壮、慷慨激昂的歌声一经响起,将士们顿时热血沸腾,士气大振,危局摆脱。斛律金助高欢父子建立了北齐。
《敕勒歌》只用了二十七个字,天空、高山、草原、牛羊、大地的场景宛在眼前。这在中外诗歌中是罕见的。少时初读,作者标示为北朝民歌,工作后方知是斛律金。斛律金慷慨高歌过的《敕勒歌》,作为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至今煜煜生辉。
二
何为擦肩,何为相遇?许多的事,许是有所注定。
三四十年来,王郭村一直如雷贯耳,持续不断地给予惊喜。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参加工作,就听说在该村西南一公里,太汾公路东,发掘了北齐娄叡墓。该墓自1979年出土以来,成为研究北齐历史、艺术的重要考古发现。出土的壁画堪称南北朝时期的代表,是中国线条美学的最高境界,填补了美术史上的空白。
1999年,王郭村又诞生了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虞弘墓。这是我国第一座经过科学发掘、有准确纪年并有着完整丰富中亚图象资料的墓葬。椁壁上浮雕刻有墓主宴饮、狩猎、出行、宗教仪式等内容。是研究北朝至隋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依据。
那时,去太原必走太汾公路,每每路过王郭村,总会投过深深一瞥。后来走307国道,觉着要经过了,也要注目扫描。路西的那个高大的土堆,以为那就是娄叡墓、虞弘墓或者两座墓的就地展馆,后来才知道是武警的挡靶墙(墩)。

娄叡墓壁画
前年去太原办事,正赶上公路大整修,误打误撞地从王郭村穿插而过,看见了村西北的一座寺庙,李君说,是国保,值得一游。终于有机会到王郭村游一游啦。呵呵,寺号明秀,佛居琉璃。寺院过殿廊前右侧的一块碑文记载:“引以晋水,植以宜木,高恬浪静,光月树影,参差荡漾,所谓秋月寒潭者也。”——寺名出矣。由于建筑多以琉璃瓦盖顶,俗称琉璃寺。二进院落,主要有过殿和正殿。因了其明清雕塑和明代壁画被列为第六批国保。
今年春节前,听说山西博物院特别策展“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画艺术展”。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耽搁了观展。因为原来预告的展期限已过,觉得失之交臂了。不期然,5月中旬的一天,武兄告知,延展了,赶紧去,我与上海的朋友刚参观回来。5月23日这天,一车人一早前往。
娄叡墓出土的壁画,是中国线条美学的最高境界。“简易标美”的画风令人神往。从书法的线条、书法的象形,过渡到绘画,用静态画面营造风驰电掣的鬼斧神工……投入的眼神,忘情地欣赏,沉浸其间了。我回过神来悄悄说,这么慢慢看,需要三天啊。
虞弘墓最重要的文物,是一座仿木构汉白玉石椁。其上雕刻图案,充分证明山西在北朝到隋唐时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热点地区。
村上春树说,一觉醒来时,你将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艺术的魅力,穿越时间和空间的尘埃,依然惊艳双眸。
三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近在咫尺,如雷贯耳的王郭村,真正下马观花经历了三四十年;新冠肺炎的疫情,差一点使观看北朝墓葬壁画艺术展成为泡影。有缘千里来相会,哪关时间与空间?世间所谓缘分,大抵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