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风亮节续县志神韵不朽 谈笑生风著文章风范长存
——清徐文友缅怀县志办原主任王保玉先生诗文选
悼父文

各位来宾,亲友们
群山同悲,汾水呜咽。今天是我们亲爱的父亲出殡的日子。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向父亲告别。慈父辛劳了一生,带着他未尽的许多遗憾和没能实现的活到百岁的奋斗目标,突然撒手离去。让我们做子女的无不痛心疾首和惋惜落泪。
在这里我代表家母和我们兄弟姐妹以及已离开人世的父亲对在家父生病期间关心探望和家父去世后前来参加悼念的各位领导,亲朋好友们深深鞠躬,深表诚挚感谢!
慈父王保玉,小名四娃,清徐县集义乡集义村人。生于1942年(农历壬午年)三月初三,没于2020年6月3日(农历庚子年,润四月十二)。
父亲一生性格爽朗、豁达热情、慈爱勤恳、简洁率真、宽厚温和,热爱国家、热爱事业、热爱亲人、热爱生活、热爱学识、热爱艺术,尤其热爱所从事的县志事业。
慈父于1957年在本村小学毕业后,考入徐沟中学,初中毕业后,直接留校当了老师。先后从事教员、文教事业、县委党校、县委宣传部理论教员、科长。1990年调县志办公室,任主任、主编。潜心十年,主编清徐县首部县志;独立点校清顺治《清源县志》,整理重印《清徐古方志五种》。主编或参编《清徐法院志》、《清徐县财政志》、《中高白村志》、《集义村志》、《太原市志》工业章、《清徐历史人物》、《清徐革命斗争纪事》、《清徐文史资料-晋商专辑》、《清徐文史资料-罗贯中专辑》等著作。
父亲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充满激情和信心、不计得失、不辞辛劳、睿智尽谋、敢于开拓、尽心竭力近乎于天才的工作狂。但他处事缺乏城府和精明,不拘小节,大智若愚也曾给亲人和周围的人们带来不少的误解和不满。
当今天父亲已离我们而去时,陡然感到父亲的品行和精神更接近于生命的真谛和意义。他这种简单率真、为人坦荡、不谙世故、宽容和善、怜弱济贫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深受熟识和亲人们的拥戴和尊敬,是我们精神家园的支撑和灵魂。
父亲一生经历坎坷,在政治上和工作中屡遭对他的不信任和责难甚至迫害,他都能隐忍和淡定,坦然乐观地鼓励自己和点拨他人,成为很多挚友亲朋的良师益友甚至人生楷模。父亲那种平常、平实、平和的胸怀是我们可以承接到的可贵的精神财富。
父亲培育有三女并三名外孙。老人家对待家庭和子女以大局为重,忍让、宽容、谦和、承受,默默地担当。教育我们姐妹要自立有为,踏实做人,认真做事,淡泊名利。并以身教甚于言传地潜移默化我们,时值今日我们已远离名利场,只能深省自己走父亲期望的人生道路,父亲这是大言无声、大行无迹啊。
父亲一生淡泊名利。但说起志书便滔滔不绝。一生引以为豪的便是倾尽毕生精力主持编修了清徐县建国以来第一部县志。这是为我们留下的一笔有形的宝贵财富。也使我们更加直接的理解父亲一生的精神、理想和灵魂。
父亲晚年退休后仍勤学苦练,挥毫泼墨抒发情怀、赞美生活、歌颂时代,特别是念念不忘修志事业。2017年,父亲以76岁高龄,欣然参加我县的第二轮修志。在他的精心指导下,二轮修志工作开工通畅,进展顺利。谁知今天志书编修才见端倪,还未大成,父亲却一病不起,撒手西归。让人不禁悲从中来。
父亲,豁达乐观是您高贵灵魂的归宿,对于生命的有限性,我们无力改变什么,但今生作为您的孩子,我们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安慰,也许我们今生在世只为与您相见结缘,如果有来生,我们还愿意做您的子女!
父亲,您放心吧!您的精神我们心领神会,我们会按照您的心愿照顾好母亲和孩子,按照您生前的意愿平安的生活下去!
亲爱的父亲,您安息吧!
最后,我们再一次衷心感谢父亲生前好友,亲人和朋友们为父亲和我们全家所做的一切,谢谢大家!
不孝女 王瑞芳 王瑞田 王三瑞 泣告
2020年6月5日
馀音已隔奈何桥(外一篇)
高中昌
日前,枣花初放之时,曾以“未知”答保玉先生“伯劳鸟是否离去”之问,乃因于半月前余曾有“枣树开花,伯劳回家”之论。今其花尚炽,而玉老已匆匆作古,岂不悲哉?怅然于树下,情自难禁,念念则有词焉。忽“劳燕分飞”四字者脱口而出。顿生“隐谶①”之慨。余虽一介村夫,然与玉老多有文交。聊成四韵,并以结句为题,谨寄思怀。
廿年一梦忆清交,堪羡文思动若潮。
志乘芸编识名姓,春风茗饮话汾潇。
乡言吐罢凭谁笑,藜杖拈来当玉雕。
昨叩劳飞犹未复,馀音已隔奈何桥。
注:①谶,chèn指将要应验之预言或预兆,如谶言、隐谶等。
②志乘,读zhìshèng指志书。
生挽保玉先生
昔日应命而作,今成悲挽。岂不痛哉!
先生姓王,平生劳于文字,半百后乃得一官曰主任,更忙于方志之修事。此翁老自洒脱,文心益进,每谈文则凿凿,论史则滔滔,尝嘱余为其撰一联,生而挽之,以为预享而快也!不才权当应命,以博一笑。
挽曰:
来而文字有缘,虽劳形几许,终能史海钩沉,书山寄慨;
去则桑榆无悔,持净土一抔,足使先贤得慰,后步思齐。
2012年11月
在坎坷的境遇过出诗意
冯宪法
前几天还在反复捧读王保玉先生撰写的悼念郭维中先生的文章,突然又传来王保玉先生卒然辞世的噩耗,令人震惊,让人心痛。连日来,众多朋友以不同方式悼念保玉先生,足见先生在县内外的崇高威望和对清徐文化发展的重大影响。
痛定思痛,在悼念王保玉先生的同时,认真思考自己的处世观念,焕发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希望,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乃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
我与保玉先生相识四十年,关于人生,我曾和他说过读到的一个比喻:“人生这部电视连续剧,上帝早已拍好,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在一集一集播放这部连续剧,情节、过程和结果都由不得自己。”保玉兄说:“剧情不能改变,但每个人的演技可提高,电视剧照样出彩。”言简意赅,人的命,天注定,自努力,定精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境遇都不一样,很多事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能做的便是:顺其自然,随意而安。
保玉先生一生坎坷,但他却在坎坷的境遇中过出了诗意的生活。他生前就欣然请朋友为他撰写祭文悼联,他对生活的乐观和对生死的豁达可窥一斑。他也经常和我交流对时局的看法,明辨是非,洞察大局。但他也仅限于心知肚明,而从不在公开场合妄议时政。旧帽遮面过闹市,淡然一笑化流言。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尤其是当前疫情又给动荡的世界火上浇油。不同体制的对立,不同观念的撕裂,都容易使人迷茫。相信善良终能战胜邪恶,和平定会普惠世界。国家大事自有国家领导机构领导人操心,我们过好自己的日子比什么都好。
八十年代初,突然重视起文凭,保玉先生虽满腹诗书,但没有高等教育文凭。他便约我报考电大。他的考试成绩比我稍少几分,他真诚的夸赞我,令我感动。术业有专攻,我曾自修过大学数学系的课程,因此而得益考分领先,并不能代表全面。而在传统文化尤其是古汉语知识上我更是空缺,后来在电大的学习过程中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保玉先生一直都是我和电大同学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活字典”,“老先生”。每个人的喜好专长不一样,百步穿杨,疱丁解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朋友羡慕大师们的学识渊博,见贤思齐是好事,但也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我的主张是不妨先从容易处着手,学习掌握一些鉴赏优秀作品的常识,先解决能读懂听明的问题,再逐步深入。既然一口气吃不成胖子,何不做一个静静的观赏者。善琴的伯牙也需要善听的子期啊!
保玉先生走了,走的是如此匆忙,走的是如此潇洒!我们更要珍惜当下的生活,乐观过好每一天;更要珍爱自己和家人的生命,有病及时就医,万勿迟疑;更要善待周围的朋友和有缘相见的路人,善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
以此作为对王保玉先生最好的纪念。
悼王保玉先生
耿俊杰
1998年,同编本县县志,先生任总编,我编《财税》,完成本县第一本志书。
2008年合编《财政志》,先生任总纂,我编《财政管理》,与先生共问收集资料,走访知情老者,完成本县第一本《财政志》。2018年续编本县第二本志书,先生任总编,我编《财税》和《经济总述》,几次与玉老共事,深得亲自教诲,受益匪浅,永志难忘。如今,玉老西去,怎一个悲字了得……今后,书有疑难,让我去问何人?
强闻博记,学富五车,编志修谱功德无量;
谈古论今,才高八斗,评戏方言,荣绩有载。
祭玉老文
张见素

此时此刻,是先生魂归故乡之时。亲友尚哀毁,知交犹叹惋,然痛痒已皆与先生无关。人言长短随化,死生在天,众亲友几日间关切存问者甚众,而先生于小疾而清醒间遽然弃世,悲耶?幸耶?
悲者,先生之再活廿年之壮心未了,此其一;先生之毕生宝藏未经理而见天日,此其二;先生之钩沉索隐、见微知著之功力无继者,此其三;桑梓失博闻强识、安贫乐道、吐纳家珍一俊杰,此其四;文友失真率醇厚、外拙内秀、古道热肠一师长,此其五。
幸者,未受病痛多磨折,未烦他人多看顾,无惧无愧,此二者皆遂先生之愿也。
吾辈于七日前,闻先生微恙,并无多虑,觉人之病痛,寻常事也,只当来日方长,求知问道,绰绰有时。骤闻噩耗,不敢信其真,不愿见其实。持手机甚久,从微信圈觅宝黛图(先生头像),恨其现身数不可观。
5月9日,问先生近日何干。回:“宅。避疫。有打油诗为证。”题为《元宵三章》:
二零二零年,凑近八十岁。
阿尔海默症,六根生胼胝。
小楼成一统,朔望躲过去。
窗外云舒卷,不惊亦不喜。
每天记日记,只写两个字。
白日一个吃,晚上一个睡。
22日,先生考太原之“西山九峪”,歌《怒涛》插曲之《送别》。
23日,辨识篆额“来仙界”,考省域状元谱,为人解惑;考儿歌中一字之漏失。
24日,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赞某师二者兼备;询枣花将开,是否有伯劳鸟,附《西厢记》“伯劳东去燕西归,未登程先问归期。”忆21日,有友特驱车于公园路购面馍,大赞,忆幼时年关家中蒸面馍,扶橐籥而诵经书,馍熟而书也熟。
同日,言《徐沟县志》刘文炳,点校者乔志强、萧利平(徐沟媳妇)、夏桂苏(不详身份),得结论:易一字,也得慎之又慎。
同日,与群友论汉魏六朝诗,以为古朴接地气,沈宋功高,但之后格律占统治地位,遂少自然清鲜。
同日,赏祁太秧歌《十家牌》《卖高底》;赞群友:一席对话,尔雅温文;八仙聚会,各显精神。
25日,求教“穿穴群言,差胜博弈”典之所出。
是日晚20时,忽言:十年自我塑造,形象长留全球。
26日12时,发长文《功高德劭,去思绵绵》,为郭维忠老仙逝百日祭。
27日,再考状元谱。
29日7时,问群友好。
30日0时,留言:拆了城中村,坑了农民工;对内不要啥也管,对外不要啥也反。(此为先生少有罕见之时评)
30日10时,读《甲金篆隶字典》,辨“甲骨”与“甲金”,认为“甲金篆隶楷草行”为好。
30日16时,赞姚建民教授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31日11时,言昨夜之病状。
17时,禁止存讯之紧急再通知。(文友群绝唱)
私聊有赞某晚辈:此小老乡,二十几岁,倒像个耄耋老夫子,叙事讲理,如卖冰糖葫芦,一串一串,语言纯熟,如老僧念珠,光滑圆润。我老汉读着,竟似吃着蜂蜜,喝了香油!
又戏谑某人:东方红,太阳升,徐沟出了个某某某!
还幸有音频,声声在耳……
私聊绝笔:满眼蓬蒿共一丘。
此为先生最后之足迹。而今回看,冥冥之中,是否有隐谶?
先生一生,边幅不修而金玉其中,性情不拘而治学严谨,貌似愚顽而智慧通达。衣总大一号,会友常引吭,有求必有应,评点多精要。学以孜孜,胸怀一域之家底;乡情切切,云集全境之文朋。荷担秉笔,成就多家之史志,书文兼美,长留不朽之篇章。
呜呼!玉老!斯人已逝!再有疑难,可去问谁?复有集会,高歌有谁?此间已斯文扫地,不爱风流格调。一赌王离世,满屏哗然;功勋才德如先生,却寂寂而去。是先生之悲,还是世道之恶?
此刻,风急怒而啸,天无雨而雷,当是苌弘化碧,天地含悲!
唯感谢微信,我不删除,先生便永在!
承先生所嘱,尊称玉老,料先生当欣然!
纸短情长,不能尽言!敢拟一联以悼先生:
怀赤子心一生率真来去皆如此
行长者风半世超然宠辱惧无惊
我自知才识不足,文未必成文,联未必成联,但知先生才高却不倨傲,律己但不苛人,斗胆敬悼!
呜呼哀哉!尚飨!
挽联一组
——悼王保玉先生
弹劳一世 功悬日月 高风亮节续县志 神韵不朽;
政绩千秋 誉满山川 谈笑生风著文章 风范长存!
——石履山
宦海抽身,以史笔修编,世事达观同人我;
遗书寿世,由才情教化,坦荡春风齐死生。
——穆雯英
德高望重,风趣六秩,彰显一生集义,可敬,
博学多才,经纶五辇,突离半壁书山,惋惜。
——王茂华
唢呐三声,悲乎?泪乎?思乎?从此先生无音讯!
县志两集,心也!血也!功也!幸留后世有传承!
——武宝生
群里人群外人有问必答迅答必答对人尊重迅答知识丰厚
相识者未识者有才即学下问即学求知若渴下问虚怀若谷
——罗朝宇
东湖荡漾,是俊士音容笑貌,
老醋飘香,为先生慧智高风。
——刘长顺
纵酒纵文,曲尽追为表范,
寻根寻梦,玉成自是丰碑。
——黄煜
尧城洒泪,点点思巨擘,
县志呜悲,声声唤先生。
——龙潭顽猴
恨抱云天,昨日吟歌今日逝;
思凝泪雨,眼中现影梦中哀。
——啜锦山
留校育人,桃李三千洒涂水;
修编志书,精典七部存梗阳。
——郭会生
五辇纶经,难挽老槐寿百岁。
七音鹤唳,乍和玉老吼强音。
——武等义
行香子-悼王保玉
姚建民
去岁今月,幸识玉老。文友群,槐树最高。通晓文史,才高八斗。诗词歌赋,铸巨著,人仰慕。
庚子润月,惊悉噩耗。槐树折,驾鹤仙去。清徐大地,万人悲恸。悼送玉老,文章在,路走好。
悼玉老
武丕炯
相识虽只半千天,熟似故交多少年。
惊愕玉师乘鹤去,沉思痛悼竟失眠。
东湖碧水泪涟涟,中隐青山袅翠烟。
一望白云缓缓上,慎怀追远奉先贤。
七律-悼保玉老师
李忠
不修边幅但修书,水顶风逆非坦途。
浅上歌山喉作索,深耕书壤笔当锄。
为人率真多拥趸,做事严谨几成孤。
五尺身躯羞伟岸,俯瞰中隐笑东湖。
文苑悼贤
郭春林
噩起梗阳志乘台,哀迴文苑悼英才。
悲歌曲曲飞霄汉,不尽追思难释怀!
悼王兄保玉
张卯春
一炷清香吊王兄,袅袅轻烟万事空。
音容笑貌栩栩然,决绝西去弃我东。
痛悼王保玉老先生
李润开
缀字联珠七十年,王师冥路作诗仙。
梗阳保玉当铭记,县志凝思赞主编。
唢呐声声含泪曲,亲朋句句悼遗篇。
功勋卓著人皆颂,忆起文豪尽怆然。
悼保玉先生
袁龙民
足健登山杖作马,槐风入字染清香。
阴阳隔绝今分后,再有疑难枉断肠。
悼玉老
陈敏丽
惊闻玉老鹤云西,涕泪无声悲痛思。
相期修满三编志,忍怨先生失信时。
悼王老先生(二首)
阎永胜
一
昨晚恶噩突然至,王老去兮奈何谁。
独坐书案几无言,欲寄哀思问日月。
清徐痛失一大师,县志编纂谁人替。
一生劳心文字间,忍痛修志有遗篇。
二
一生从教学究多,退而不休县志编。
矢志追求七十年,而今王师作诗仙。
活泼幽默再寻觅,其文其歌在耳边。
德艺维永有遗篇,功绩卓著人皆赞。
悼玉老
孙亚玲
惊悉恶耗不能信,更漏滴滴槐玉声。
修志齐身度秋秩,经伦五辇伴平生。
天已下宣人怎违,怜惜玉老命西归。
幽幽冥路关几度,您老向前头莫回。
悼保玉先生
张继源
玉老已杳,
飘飘然太虚幻境。
奈何桥边,
孟婆汤巳然几滚。
尘世间的加减乘除,
一个句号万籁俱静。
大地母亲啊,
请畅开您宽阔的心胸,
将您的赤子拥抱,
配置一张三尺的书桌,
足以让逝者欢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