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清源镇党政一班人以及镇村干部紧扣“城郊农业示范区、能源改革新样板、休闲宜居目的地”三大支撑,坚决贯彻落实“党建立县、企业强县、科教兴县、产业富县、环境靓县”治县方略,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圆满完成了重点项目征拆、农业发展、环境卫生整治、环保攻坚等一系列重点工作。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坚持在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全面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落实到乡村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学思用贯通,以“制度+典范”激发务实向上氛围。积极构建“333”党建工作路径,全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狠抓党员队伍、组织机构、群团组织“三个建设”,推动各支部深入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二是坚持组织生活、问题管理、工作结合“三项制度”,认真落实党日活动、“三会一课”、党支部书记述职、民主评议等制度。三是创新学习载体、服务载体、服务阵地“三个载体”,建设党建文化长廊,制作便民服务暧心牌,牢固树立“大党建”工作理念。
——知行信统一,以“征拆+服务”助推城市扩容提质。成立重点工程专班组,强化责任意识,全镇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全力服务项目建设,确保为项目施工创造“零障碍”环境。先后完成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区4953亩、保利416亩、万科303亩等产业类项目征拆任务,推动煤矿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轮毂建设、标准化厂房以及园区内项目的征拆工作顺利进行,保障企业项目迅速落地;完成西关大街北延、紫林路、建设路南延、清东街北延、307市政化等基础设施项目征拆任务,推进清东街南延、开南路等项目征拆进度,加速推进全县路网建设;开展打击违法建设专项整治行动,拆除大棚房及违章建筑237处,在市政化307沿线建设高标准围墙500米;签约完成东范庄棚户区改造354个院落,完成率达96%,开展东范庄、书林巷补划地块征拆工作,准备柴家寨、牛家寨棚户区改造工作。
——点线面结合,以“清理+提升”推动环境靓丽宜居。着眼“绿色发展”开展全面清理,组织镇村户(企)共担责、齐上手,共同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固废清理、扬尘污染防治、水污染治理、以及“三清”“五治”等专项行动。三年来,清理垃圾132560吨、乱堆乱放18425处、河道沟渠2000米、主要沿线广告牌148个,拆除违章建筑161处,清理固废94万余吨,封堵拆除辖区内退水渠、浇地渠上非法排污口,形成每个村、每条道路、每个企业全面整治的局面。着眼“精细打造”开展特色创建,在孔村、小北、大北、吴村、温南社、北营等村打造小花园、小公园,其余村根据自身情况打造文化墙,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
——帮扶带结合,以“技术+引导”提升经济发展活力。一是坚持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开展科技特派员和农技人员下乡服务,提供技术服务,做好病虫害防治和灾害天气应对;完成玉米、高粱、葡萄、梨树投保14578.31亩;改造以大北村为带动点的设施陈旧、结构不合理的老旧温室110亩,新建全钢架的天桥式大棚30亩;立足两个农业专业合作社试点,成立“清兴农业产业化联合社”,覆盖周边三个乡镇15个村庄;立足清徐县第二届农特产品展销会和清徐县第二届年货节两个平台,主动推进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二是坚持走企业转型发展之路。着力抓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依法关停60万吨以下洗煤企业10家,升级转型一批停产倒闭闲置和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划企业,为科技含量高、规模效益大、无污染的企业项目腾出空间;在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的同时,顺利帮扶辖区内52家企业复工复产。
——严实细并举,以“在岗+守护”强化服务群众效果。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上学、医疗、住房、出行、疫情防控等热点难点问题,保障群众利益。通过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城乡低保、“两节”慰问等方式,对症下药帮扶困难群体;将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作为多层次养老体系建设重点,推动健康运行;配合、支持义务教育均衡维修改造项目,全面改造薄弱学校、幼儿园建设等项目;落实煤改气(电)、厕所革命等惠民政策,改善人居环境;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对《宪法》、禁毒法以及各类法律法规深入宣传,有效利用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免费法律服务平台,推进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疫情防控期间,做好宣传引导、重点区域返清人员摸排、来往车辆登记、消毒等各项工作,切实筑牢疫情防控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