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清风*徐来总第3536期 >2020-04-29编印

幸福论
刊发日期:2020-04-29 阅读次数: 作者:刘晓丽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幸福,有时离我们很近,有时觉得离我们很远。因为幸福对每个人的定义不同,每个人对幸福的感受不同。
  记得有次孩子玩得很嗨,热火朝天之余,专门跑到我跟前带着满脸稚气与激动的表情对我说:“妈妈,我一定要好好活着,因为活着太有意思了!”,当时,我忍不住噗呲一笑,觉得孩子说得很有趣,但同时也倍感欣慰,因为感受到了孩子发自内心如此真实与快乐的体验。小孩子的幸福就是来得如此简单,而成人呢,却大相径庭。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他指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的情况下,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那么,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而人幸福与否却与人的需求满足与否紧密相连,所以,这才造就了不同时期、不同年代、不同年龄、不同人对幸福的不同体验与追求。因此,有的人风轻云淡便是幸福,而有的人浓妆艳抹也只是装扮。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在忙忙碌碌中忘了自己的真实需求,会把永远没有被满足的物质与财富当成需求,会把被大众所追捧或被大众所认为的标配当成需求,当我们在永无止境追逐某样东西的时候,你是否还记得与自己内心的真实渴望做过连接?觉察自我,关切内心,问问自己,这是你真正的需求吗?
  不要一味盲目的循环往复了,让我们驻足看看当下,深呼吸,体会一下此刻,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会让我们离自己想要的幸福更近一点、更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