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清风*徐来总第3536期 >2020-04-29编印

“睡觉”杂想
刊发日期:2020-04-29 阅读次数: 作者:逯发湘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庚子年初,疫情肆虐,宅家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社会的贡献。家就那么一片,家务活就那么一点,看看书报,看看电视,一天的日子还是打发不了,好在还有一件事:睡觉。觉睡多了,晚上多有不瞌睡、睡不着的时候。望着天花板,胡思乱想,就想到睡觉上。
  睡觉人人都知道,又都不知道。我想知道,只好问度娘。一看结果:我太土了,人家都称为睡眠。一连串的专业术语半懂不懂。那就想到那说那吧。
  据说人不吃饭,能活20天,人不喝水,能活7天,人不睡觉,只能活5天。人一生睡觉多长时间?说占人一生的三分之一,细算如下(以人一生寿命70岁为例):70岁×365天/年=25550天,25550天×8小时/天=204400小时。看来睡觉对人的确非常重要。
  俗话说,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躺着,其实也不尽然。说起睡觉,自己人生中与此有关的也有几件忘不了。一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在京学习,突然祖父病危,一票难求,更别说卧铺了。买了张硬座票上车,前半夜还能顶住,后半夜三点来钟,实在困得不行,只好把腿放座位下,趴在座位上睡着了。一觉睡到站,有人提醒下车,却怎么也站不起来,原来一个姿势坐着睡了几个小时,腿都已经僵直了。二是井岗山培训调房的经历。早十几年前,县里组织到井岗山培训。按照统一安排住下。第二天,一位比我小许多的学员找到我,以商量的口吻说:你和xx是同学吧?我和你换一下,你们同学住一起好不好?不然年青人影响你们休息。一想也是,便爽快得答应了。他更是主动帮我把行李从二楼搬到三楼。心里还充满感动。谁知等晚上睡觉时,同学很快进入梦乡,一时鼾声如雷,一会是一长一短,挺有韵味,紧接着是一声长鼾,停顿一下,再长长地呼出一口粗气。轮换着上演了一出打鼾好戏。他睡得真香,我可遭殃了,再也无法入睡,直到实在熬不住了,才迷糊了一会。三是质量最高的一觉(姑且也算上),五年前身体有恙,住院治疗。手术那天,护士从病房接我到手术室,核实相关信息后,送到手术台上。麻醉师接过了后边的工作,再次核实信息后说了句“开始吧”,便拉过面罩扣到脸上,三五秒的功夫,就沉沉睡过去了,任凭他山摇地动,哪管他刀剪相碰,也不管他飞针走线,一概不知,一概不晓,直到手术结束,从香甜的睡梦中被唤醒。这真是一生中睡得最香最实的一觉。
  我等草木之人,这些只能算轶闻趣事。可在文人雅士笔下,却能名扬天下,流传千古。
  先看唐代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春宵梦酣,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昨夜朦胧中的轻风细雨,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短短几句,却今古流传,妇孺皆知,这一春梦做得好长好长。
  张继的《枫桥夜泊》又怎一个“愁”字了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安史之乱,政局动荡。诗人到了比较安定的江南,却还愁绪不断。残月衔山、乌鸦悲啼,满目寒霜洒遍江天,迷茫、凄清、寂寥,客舟孤苦、愁怀难遣,难以入眠。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的《如梦令》却是描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心中有事,浓睡也无法放下。
  杜甫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狂放不羁的样子让人不忍。“天子呼来不上船”更加豪气纵横,狂放不羁。这岂不是最大胆的一觉?
  失眠之夜,胡思乱想。胡诌几句,权当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