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两会*专刊总第3534期 >2020-04-24编印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刊发日期:2020-04-2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2019年工作回顾

十大特色基本形成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清徐发展历程中极为特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聚焦“三篇光辉文献”,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态势。
  1、经济转型发展迈上新台阶
  统筹整合支农资金3.5亿元。新培育规上企业11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工业技改投入14.5亿元。全县新兴与科技型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0%。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完成17.3亿元,同比增长21.9%。全年接待游客2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亿元。服务业拉动GDP增长4.9个百分点。
  2、重点项目建设跑出新速度
  深化转型项目建设年活动,落实13项常态化工作机制,全力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实施。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晋韵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加紧落地,万科、怡和等房地产项目全力推进,西关大街南延、清徐老年福利院等项目顺利竣工,山西华晋骨科医院项目建成使用,清泉湖、东湖实现两湖连通。
  3、深化改革创新激发新活力
  清徐经济开发区坚持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新样板、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园”的战略定位,巩固“三制”成果,推进“三化”改革,主要经济指标高速增长,综合考核荣获“全省工业类优秀开发区”。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集中划转18个部门189项审批事项,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
  4、城乡统筹建设翻开新篇章
  文源路、清东街等道路具备通行条件,县城“四环”路网雏形渐显。新改建、养护县乡村道路14条87.8公里,建成“四好农村路”22条134公里。实施县城主要街道81栋楼宇8万余平方米立面及广告牌匾集中整治,完成124个老旧楼院、18条背街小巷专项整治。全县累计完成征拆427万平方米。
  5、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格局
  统筹建成区品质提升和城市向外拓展,建成区面积新增39.2平方公里,人口新增2.3万人。清徐特色食品产业集聚区成功入选全省首批特色产业集聚区试点。新建4个惠农服务中心,提档升级30家综合服务社。改造农村户厕15402座,完成市考核任务的5倍。打造精品村36个、示范村123个、达标村27个。
  6、生态环境保护交出新答卷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11天,同比增加9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6.55,同比下降8.4%。累计完成近10万户“煤改电”“煤改气”和“清洁煤取暖”任务,新改建供热管网29.6公里。造林绿化完成1.5万亩,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34.7%、39.2%、10.2平方米。
  7、民生社会事业增添新福祉
  累计投入28.86亿元推进民生实事。新增幼儿园改革实验园17所,2所幼儿园入选“山西省足球特色幼儿园”。精心组织承办“二青会”赛事活动。建成农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72个,开展“送戏下乡”等各类文化演出240场。发放各类救济金52.2万元,支付医疗救助资金631.6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来之不易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全县人民同心同德、拼搏奋斗的结果。
  思危方能居安,知难才能求进。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发展质量还不高,大项目、好项目储备不足,转型发展任重道远;城乡基础设施欠账仍多,公共管理服务水平偏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为突出;环保治理和生态修复任务依然艰巨,民生领域仍存在一些短板。对此,我们要敢于直面问题,勇于突破常规,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我县“三年大变样”的决战之年和“五年进百强”的关键之年。当前,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全省转型综改步伐坚定不移,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机遇增多。基于上述判断,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精神,坚决贯彻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市县委决策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坚定“党建立县、企业强县、科教兴县、产业富县、环境靓县”五大治县方略,继续保持“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形成特色、三年大变样”的战略定力,瞄准“五年进百强”奋斗目标,强基固本搞建设、全面提升抓发展,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提升社会满意度,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努力建设“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清徐”,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转型发展清徐新篇章。

  (一)聚焦产业升级,纵深推进转型发展
  聚力工业转型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
  促进农业优质发展,着力打造优势农业,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构建农业品牌新格局。
  推动服务业蓬勃发展,打造特色水系文化,培育文旅融合业态,推进房地产业发展,充分释放消费活力。
  加快园区集聚发展,全力做好“园区承载、项目集聚、企业引领”这篇大文章,加速形成科学布局、多点支撑的园区发展格局。

  (二)聚焦项目攻坚,不断积蓄发展动能
  深化项目建设,聚焦项目建设主抓手,奋力实施173项重点工程项目,重点强抓84项建设项目。
  强化项目招引,大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软环境,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
  优化要素保障,树牢“一马当先抢抓项目、一鼓作气建设项目、一以贯之推进项目、一腔热忱服务项目”理念,不断提高项目建设水平。
  (三)聚焦深化改革,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重点改革再突破,全面推进事业单位、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安全应急等领域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创新“助保贷”等融资模式,加快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率先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
  营商环境再优化,结合“一枚印章管审批”,全面推行“承诺制”“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政府统一服务”“中介超市”等便民利企改革举措,持续打造“六最”营商环境。
  园区改革再发力,清徐经济开发区要以“三化三制”为重点,坚持“专业人办专业事”,组建做强专业公司,搭建园区智慧平台;特色食品产业集聚区要加快研究相关配套政策,支持民营资本参与投资运营,开启政企合作建设新模式。
  (四)聚焦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支撑引领
  以规划引领创新,加快融入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主动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扎实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加速形成“1+6+3”规划体系。
  以科技谋求创新,抓好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清徐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研发中心,重点扶持成长型小微企业实现“小升规”。
  以人才助推创新,以“清徐英才”聚集计划为抓手,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
  (五)聚焦城乡建设,统筹一体融合发展
  完善路网框架,接续完成文源路、凤仪街等续建扫尾工程,实施人民路南延、金川大街东延新建工程。
  健全配套设施,继续实施公厕、停车场等建设工程,启动县热源厂迁建,加大老旧管网改造,加快5G网络建设。
  推进棚改工作,加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扮靓农村环境,推行生活垃圾全域治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梯次治理。
  提升治理水平,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持续开展“九乱”整治,以智慧城市运营中心为载体,运用好调度、指挥、监控一体化管理服务和应急指挥平台。

  (六)聚焦生态建设,保护蓝天碧水净土
  打赢蓝天攻坚战,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扬尘污染综合治理,全面关停淘汰4.3米以下焦炉及清洁型热回收焦炉。
  打赢碧水攻坚战,新建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5个,完成人工表流湿地工程1002亩。
  打赢净土攻坚战,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持小流域单元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逐步构建科学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
  打赢绿色攻坚战,坚持把造林绿化作为推进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让绿色成为清徐最美底色。
  (七)聚焦民生实事,努力提高幸福指数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启动清徐教育信息化2.0计划,加快“智慧教育”创新发展。
  打造百姓放心医疗,加快实施县人民医院应急医疗救治设施升级改造、县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综合楼等工程,全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做好稳就业工作,开展社区惠民项目和养老服务业工作,实施农村危房改造。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三治融合”,开展“三零”单位创建活动,健全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坚持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坚决服从县委领导、坚决维护县委权威,形成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团结干事的浓厚氛围和推动工作顺利开展的强大合力。
  强化制度建设
  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健全科学民主决策、规范权力运行等相关制度,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舆论和社会监督。严格落实行政决策程序,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
  守住廉洁底线
  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带头过紧日子,强化预算绩效约束,全力做好“三保”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肃查处各种隐形变异“四风”问题以及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提升服务效能
  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政务数据管理,优化“一网通办”流程,探索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加强调查研究,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鲜明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