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醋都*文苑总第3531期 >2020-04-20编印

大佛寺的牡丹
刊发日期:2020-04-20 阅读次数: 作者:东方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芳菲四月,花草树木都已从肃杀与寂寞的冬眠中醒来,新叶重新染上枝头,姹紫嫣红遍洒人间。不论世事如何,不论人们有着如何的遭际,春天以温度和色彩、形状和气韵鼓舞着人们,喜出望外地去寻找、去观赏春天的林林总总万千物象。
  柳芽杏花杨树毛毛,桃红梨白海棠丁香,二月兰四月蕉紫藤泡桐,等终于轮到牡丹开花的时候,天气已转暖了。牡丹抓住这盛春的瞬间,将人们持续了多日的寻春望春的盛况推向了顶点。一时间,去洛阳菏泽看牡丹,去公园植物园看牡丹,哪里有一片牡丹,哪里有几棵多少年的牡丹,都会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不知道历史上是不是有过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牡丹这样的花木自然生长在大自然之中。那时候人们只要走向田野,走向植被茂盛的花草纷然之中,就能发现、就能欣赏到牡丹这样馥郁芬芳的大花大朵。牡丹在自然生态下的原野与山麓之上,正是以自己花瓣繁复的造型和浓郁的色彩、优雅的清香和花与叶的富贵搭配而在众花中夺目而出的。它们被人类养植的历史也是自己逐渐适应人类观赏养护的发展史。
  人们逐渐开始相信,牡丹这样的富贵之花,只可能存在于高墙大院之中,存在于公园绿地之上。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牡丹连带着生长着牡丹的那个地方、那个高墙大院,也就成了人们一年一度顺带要观摩把玩一番的所在。
  不知道是牡丹为那高墙大院增辉,还是那些著名的高墙大院为深锁其中的牡丹们添加了神秘的富贵色彩。两者相得益彰的互动之中,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正如庭中树、池中鱼、瓮中荷、笼中鸟一样,牡丹作为一种被人化了的自然,已然和其所生长的建筑环境融为一体。
  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大佛寺的牡丹在人间四月天里对寻春寻芳客只持续一周的紧急号召,实际上早已经不再是牡丹本身的单独的魅力、吸引力,更有翘角飞檐的古老寺庙作为花朵背景与花朵氛围的意味。
  那些据说已经有一两百年历史的古老牡丹,枝条上硕大的花朵,在让人惊喜的同时,也更让人感动,感动于它们和周围千年的柏树槐树、千手千眼的铜佛造像、书法石碑与中国最美的观音之间的互文关系。它们互相孕育,互为生发,让人从牡丹花娇艳欲滴的崭新生命中望见了那些凝固了的建筑与雕塑不竭的生机。
  迢迢而至的人们,穿过大佛寺一进一进的庭院,走到后花园里,急急地奔走到牡丹花前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了这一时刻的难得与短暂。牡丹花蕊、花心的细节,牡丹花颜色姿态的特色,都让人们不愿意轻易挪开脚步。
  这四月里的好日子,这个与神仙与灵魂最接近的季节,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走到大佛寺这样的庭院里去看一看牡丹。既是为了看看春花,不虚掷了季节和年华,也更是为了不枉在人世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