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这个春天尤其显得艰难。面对疫情防控,全国各地的基层党组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在用因地制宜的方式战斗。柳杜乡北社村是这么干的。
“紧急会议!赶紧来村委会议室开会!”听闻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山西已确诊首例,北社村党支部书记李爱根目光如炬,立刻通知所有干部,于1月23日上午召开紧急会议。“小李,赶紧起草个方案!”“村主任,你负责路口的设卡和封堵。”“老李,广播响起来!”……一向和蔼低调,不曾见过吼叫的李书记,此时此刻,正言厉色、井井有条地安排着一项项任务。
本着“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原则,北社村“两委”主干牵头,分工明确,成立疫情摸排上报、宣传、应急领导小组,两委成员、网格长动员,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积极履职尽责。
细化摸排措施。于防疫战打响的一开始,北社村便动员网格长将所有外省市人员回村详细情况摸排完成,真正做到无一遗漏,同时在前期摸排的基础上,重构网格化管理,不同人员、不间断进行彻底摸排,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严格实施“五包一”政策,外来人员自行隔离14天,村医、网格长每日深入家中进行体温测试,一经发现异常立即上报。
铁网封路,设停车场,保障安全。由村主任带队,北社村率先在全村重要路口清文路进村路、远扬钢结构进村路和温室大棚进村路拉上铁丝网、悬挂彩旗,全面封锁村子,同时在滨河西路卡口处专门设置停车场,将危险隔在村外,将安全留在村里。
宣传广播,实现“三无”。由妇联主席、网格长带队的“巾帼英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防控疫情相关内容宣传作用。她们贴条幅、贴通知、画海报、喇叭广播,“赶紧回的吧,不敢聚集,赶紧戴口罩!”此起彼伏的声音,使得北社村做到了无人员聚集、无新外来人员、无聚餐。
硬核谈话,禁止聚集。红事禁办、白事小办,这里没有“人情世故”,保障安全却是最大的人情。防疫期间,北社村禁办一切红事喜事,期间曾有过两次白事。支部书记、村主任先后进行谈话提醒,两委成员进行监督,使得原本7天的白事减至3天,禁止所有外来亲属入村,没有聚集,安详入土。
消除病毒,消杀先行。2月3日接到消杀的命令,北社村立刻组织队伍对全村进行全方位无死角消杀,并对公共场所、养殖户等处进行重点消杀。截至2月9日,北社村累积消杀面积48000平方米,消杀户数480户,消杀比达到105%,全面完成任务,并持续进行消杀。
组建会移动的战斗堡垒——“党员突击队”。北社村志愿组建以支委为“干”,以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为“支”的“党员突击队”,划分责任片区,确保党员包片、包户、包人,每天对所辖住户进行健康监护、知识宣传、解释疑惑,全力以赴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便民服务队,做百姓的贴心人。北社村成立了由党员干部、普通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群众代表等组成的便民服务队,为有需要的每一位村民提供便民服务。上门送生活必需品、上门理发、测体温,统一办理天然气,发放宣传知识、倡议书等等,温暖着每一位老百姓的心。
暖心慰问,坚定信心。疫情防控的艰辛,也让人们看到了,人间处处充满爱。各大小企业、干部村官前来慰问卡点值守人员,为其送上食品、暖水壶,为村内消毒送上消毒液酒精,为村医送上体温计、为老百姓带来口罩。一幕幕暖心的慰问,坚定了每一位“疫”线守护人打赢这场阻击战的信心。
春浇备耕,保障民生。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是防疫工作的胜利,也是保障民生福祉的胜利。北社村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认真抓好农业生产,率先完成春浇,为春耕忙种打下坚实基础。一手打战役,一手抓民生,北社村民自豪地对村干部竖起了大拇指。“最高的道德就是不断地为人服务,为人类的爱而工作。”作为新时代最基层的干部,在这场战“疫”中断然不会是旁观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服务者。北社村将干部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滴灌”到群众生活的细节中,有他们在的地方,群众最是心安;有他们在的地方,群众感受最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