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醋都*文苑总第3501期 >2020-02-07编印

《红楼梦》中的巧手女孩
刊发日期:2020-02-07 阅读次数: 作者:瑞征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红楼梦》是一部对女孩给予了无比尊重的书,雪芹先生借书中人物之口,畅快地表达了这种尊重。比如贾宝玉的名言,“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个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作为贾宝玉的影子,甄宝玉说得更加夸张,他如此训诫自己的小厮:“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你们这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
  雪芹先生认为,对女儿尊重的表现之一,就是给她们读书和展示才华的机会。比如写到李纨时,感叹李家本来“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只有到了李纨的父亲李守中执家时,才中断了这个好传统,剥夺了李纨多读书的机会,“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此才取名李纨,字宫裁。雪芹先生的文笔中充满了对李守中的不满。因为父亲的迂腐,李纨在大观园中结诗社时,失去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对于有才华的女孩子,雪芹先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浓墨重彩的描写,但对于针指女红出色的女孩子,雪芹先生也并无偏见,同样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书中三个心灵手巧的女孩子同样给读者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宝钗的丫鬟莺儿手就极巧,而且对美的事物格外敏感。
  第三十五回的回目就叫作《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这一回中,充分展示了莺儿打络子的绝活儿。莺儿虽然是宝钗的丫头,却被怡红院慕名请来打络子,可见她的手巧早已扬名在外。她能打出各种花样的络子,宝玉央求她“每样打几个”,莺儿就拍手笑道:“这还了得!要这样十年也打不完了。”说到颜色搭配,莺儿更是见解独到,“大红的须是黑络子才好看,或是石青的,才压的住颜色”,“松花配桃红”,“葱绿柳黄是我最爱的”,引得宝玉连连称妙。
  “莺儿结络”同样是《红楼梦》中最美的画面之一,与“黛玉葬花”“宝琴寻梅”这些名场面比起来毫不逊色。试想宝玉受伤卧床,托腮望着莺儿,莺儿则坐在初春的阳光下,巧笑嫣然地一边编织长长的彩绦,一边与宝玉随口闲谈,何等静美安闲。
  还有第五十九回《柳叶渚边嗔莺咤燕绛云轩里召将飞符》中,莺儿在去潇湘馆的路上,随手就用新鲜花柳编就了一个“玲珑过梁”的花篮,喜得同行的蕊官马上讨要,莺儿先送给了黛玉,再给蕊官编。黛玉见了也赞道:“怪道人赞你的手巧,这顽意儿却也别致。”
  比莺儿更巧的,就是晴雯,她的巧胜过了满城工匠。
  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中,隆冬时节,宝玉去给舅舅拜寿,不小心把贾母赏他的珍贵的“雀金裘”烧了一个洞,怕贾母发现,急得满城找匠人去补,“不但织补匠人,能干裁缝绣匠并作女工的问了,都不认得这是什么,都不敢揽”。然而重病中的晴雯却能将它补好,一直补到凌晨四点,晴雯才补完,宝玉看了说:“真真一样了!”然而这样精细的工作,也耗尽了晴雯的精神和体力,“嗳哟一声,便身不由主倒下了”。
  “晴雯补裘”同样是雪芹先生的神来之笔,就笔者看来,补裘的晴雯比撕扇的晴雯、磨牙的晴雯更可爱。可惜手巧的晴雯却并不勤于针指,袭人为宝玉做衣物,还要求助于史湘云。
  《红楼梦》中还有一位比晴雯手更巧的女孩子,只是她并不生活在大观园中,而是像一个神话一样映照在《红楼梦》中,让读者忍不住猜测这样一位奇女子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这个从未正式出场的女孩子,就是以“慧绣”闻名于世的慧娘。
  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时逢元宵佳节,贾府把平时舍不得摆设的各种珍玩拿了出来,其中就有一件慧娘绣的璎珞,并因此穿插了这样一个看似与全书毫无关联却以奇情绝技闻名于世的女孩子:
  “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因他亦是书香宦门之家,他原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物。凡这屏上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或歌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亦不比市绣字迹板强可恨。他不仗此技获利,所以天下虽知,得者甚少。凡世宦富贵之家,无此物者甚多。当今便称为慧绣。竟有世俗射利者近日仿其针迹,愚人获利。偏这慧娘命夭,十八岁便死了,如今再不能得一件的了。凡所有之家,亦不过一两件而已。”
  晴雯虽巧,但也是巧在技法,慧娘的刺绣却有了自己的创意与风格,这已经不再是匠人的水平,而是一种真正的艺术创作。相传,书中的慧绣是以松江府进士顾名世家的家传女红为原型。书中说,慧娘十八岁就夭折了,应该不会再与书中的情节相关联,或许曹公只是出于对顾家女红的极度喜爱,才插入了这样一段闲来之笔,但同样给我们带来了艺术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