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我和老伴住进了山西省博爱医院,为老伴更换人工心脏启搏器。
博爱医院坐落在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大院里。高大的建筑一共九层,银灰色的楼体显得洁静美观。每一楼层里,乳白色的墙面,光洁的地板,显得尤为优雅静谥。镜子一样的地板,将医护人员的笑脸与匆匆身影都呈现在我们面前。一种亲切感充满了求医者的心间。在每一个病房里,除了病床之外,又配置有一个宽大的折叠坐椅。白天便于陪视人员服伺病人;夜晚,便展开为一个足以让陪视人员休息的陪床。这一贴近民生的举措,深得病人及其家属的称赞。政府的施政为民的理念已经深深地扎根在国家爱民的各个领域。我们申请了单间病房,就更为方便。室内有电视、空调、冰箱、单独的洗手间和宽大的衣柜。这样的现代化的设施,已经达到了一个富裕家庭的水平。国家的富强,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尽写在此处。
我们才入住,值班医护人员便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主任医师后面紧跟着推进来一辆载有医疗设备的小车,将老伴的启搏器进行了监测。观测运行情况,检查心脏功能、测量启搏器的电量。决定两天后进行更换启搏器手术。根据老伴身体情况,出具了处方。很快,满脸笑容的护士便送来了所需药品。医护人员的认真负责,及时快捷无微不至关心病人的精神,令我们叹服。
第二天上午,例行查房后,护士便推来轮椅,要载老伴去作超声检查。老伴说自己完全可以前往检查,护士同志还是坚持用轮椅推上老伴前行。这种热情无缝隙的服务,令我们感到很温暖。接着,又给老伴戴了“二十四小时心脏监控器”,“二十四小时,血压监控器。”又做了全身的血管扫描检查。证实一切正常之后,等待第三天的手术。
手术那天,护士同志推来一张推床。给老伴换上了一套手术专用的衣服。将所需手术的部位进行了消毒处理,用锋利的刀片,刮干净皮肤。我和我的女儿、女婿、外孙们紧紧地跟在那张推床的后面,将老伴送进了神秘的手术室。
手术开始了,手术室上方的那盏红灯亮起来了。我们一起坐在手术室的外面,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个闪烁着的红灯,期待着手术顺利结束。我们互相对望着,走廊里异常安静,好像每个人的心跳,都能听到。任何一个人的肢体,稍有一点变动,那怕是移动了一下脚踝,好像也能发出轰隆隆的声响。时间到了十二点了,我小声地向大家建议,可以轮流去就餐。可是没有一个人响应,只好静静地等待。
手术室的门终于敞开了,一位护士手里高高地举着一只输液瓶。老伴静静地躺在推床上面。医生、护士等一起围在床边。我们全家人也紧紧地跟随其后。没有一个人发声,都在屏声静气地随着推床前行。生怕任何人有一点闪失,惊吓了床上的老伴,给我们的亲人带来些许的病痛。到达病室之后,所有的人不约而同地伸出手臂,将老伴轻轻地托起,慢慢地放到床上。那只输液瓶,早已挂在一个不锈钢的丁字架上。又一位护士同志推进来一个小车,上面是一只监控仪器。一只宽大的显示屏,便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过去必须去专门的科室才能使用的仪器,如今已经普及到病床边上,可见时代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富强,给我们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保障。我目不转睛地看着荧光闪闪的显示屏,老伴的心脏在规律地跳动着。既没有早搏,也没有房颤。那个平稳的心电图,让我感觉到术后的平安。血压指数正常,收缩压120;扩张压68,又给了我莫大的安慰。最底下闪烁着的是心律,总徘徊在70次左右。所有这一切,都显示着老伴手术后的正常与安全。
夜深了,老伴醒来了,看了看旁边的空床对我说:“我很好!你去休息吧!”我动情地说:“今晚我值班,你就放心吧!明天女儿、女婿轮流看护你,你很快就会恢复健康的!”老伴微笑着闭上了双眼,我紧紧地盯着显示屏,期盼着老伴尽快的康复。值班护士同志,也是每隔一小时便来到床边,将无微不至的关怀,送到了老伴的心里。看伤口,测体温,观察监控器,真也是滴水不漏,令人感动。
临晨时分,老伴醒来了,我赶快将一杯温开水,送了过去。老伴轻轻地喝了一小口甘甜,身体不由地向旁边移动了一下。我立即发问:“是不是要小解了?”老伴轻轻地点了一下头。我便说:“你稍等一下,我去向护士要来一只便盆!”只见老伴向我摆手示意,轻声说:“我想自己去卫生间!”不等我做出反应,她又开口说:“只要将伤口部位按住点,不要移动,我完全可以行动到卫生间去的。”说着,她便一手扶床,想坐了起来。我想着老伴一生在疾病面前的坚强与理性,看着她的坚毅与决心,便赶快扶住老伴的后背,将她轻轻的扶着坐了起来。她的双手,放在手术部位,我便搀扶着她下床,小心翼翼地向卫生间走去。在我的扶持下,老伴的双手,始终未离开伤口。我们老俩口,密切配合,顺利地完成了一次病痛中的大事。
天亮了,女儿、女婿、外孙子们一起来到了病房。女儿仍然拉着她的拉杆购物车,取出一只不锈钢的饭篮,里面是她精心熬煮,加入了南瓜、长山药、大红枣等营养材料的稀饭以及她精心调制的小菜。另一只小点的饭篮里,是她制作的素馅饺子。一片孝顺之心,令老伴张开了笑靥。在大家的一片点赞声中,医院餐厅的服务人员,已经将我给老伴订下的素炒西胡芦和两个素包子,送了进来。孩子们的孝敬之心,医院周到的治疗与热情的服务,每天都充满了这个宽阔明亮的病房。我们全家人便团聚在病房里就餐。第三天,我们便搀扶着老伴,去到位于医院九层的餐厅里,共享着美味可口的饭菜。术后第七天,主任医师检查了伤口,拆了线,第八天,我们平安地出了院,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时间过去近一个月了,老伴的体质已经得到了恢复。女儿给老伴戴了一只胸罩,减轻了启搏器下坠的力度,感觉轻松了许多。老伴已经能够行动自如,心情也特别愉快。而博爱医院的主任医师与各位医护人员,认真、热情、周到的医疗与服务,仍然时时萦绕在我们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