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七月十六日这一天,是晋中战役取得较大胜利和清徐人民获得解放的喜庆日子,也是阎匪野战军灭亡,赵承绶部官兵获得新生的纪念日。
就在这一天下午四时,赵承绶(国民党山西野战军总司令)、沈瑞(三十三军军长)、曹近廉(参谋长)等高级将领,在大常镇东南八里之小常村,被我军活捉了,当即押出了战场。“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和“不虐待俘虏,教育其改恶从善”是我党我军对俘虏的一贯政策。赵承绶被俘后,从敌对到革命,从恶到善的改变,就是活生生的范例。
赵承绶等被押出战场后,刚步行五、六里,天已黄昏了。我押送这批俘虏的解放军,看到他们垂头丧气,疲倦不堪,饥饿口渴,步履艰难。便就近寻找老乡,招呼他们洗涮、吃饭、睡了觉。第二天才寻找汽车,把他们送到兵团首长的临时驻地徐沟县城北约十里的西辽西村。
在西辽西村住了半个月。开头,尽管我军待他们态度和蔼反复讲解政策,热情开导:生活额外照顾,除适当注意改善伙食外,还发给毛巾、香皂、牙刷、牙粉、香烟。雨天不能到院里散步时,又给他们制作土象棋,让他们游艺解闷。但他们一直禁锢着自己,回想着过去的罪恶,分析疑惑着沿途群众,对他们指手画足的议论咒骂;主观思考着当时的处境。愈是提心吊胆,七上八下,对我党我军的政策半信半疑。他们大都抵触,沉闷,板着面孔,一言不发。甚至有的妄图寻找逃跑或准备悬梁自杀。
有一个俘虏就对照着政策,背后自言自语:“说俺首恶,不冤枉;说俺胁从,有点勉强;说立功实感渺茫。既对人民亏损大,自杀早死算啦!”
徐向前司令员个别交心谈话,启发教育,思想开始有了变化。都承认生活在解放区有温暖,对当前形势也有了较正确明朗的看法。赵承绶虽然不同意立即签发与阎锡山脱离关系的通电,但对我党政策,开始相信,有点理解了。
四、五天后,他们情绪逐步稳定下来,编写朗诵诗歌和读报的朗朗声,不断传出窗外。下棋时,因相互争杀一个棋子,也有趣地吵闹着、笑骂着。白天欢声笑语,不时荡漾在屋里屋外。有时夜深人静,还听到他们钻在被窝里,有声有色地讲着故事。这许多迹象告诉大家:他们已从被俘虏压抑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开始探求着新的生活,寻找着未来的曙光。
十五天后,赵承绶等根据兵团首长的指示,离开了西辽西村,向东移往榆次县李堰村,后又移往上戈村。这时他们已打消了逃跑念头,情绪更稳定乐观起来。特别是经兵团首长谈话,大都积极要求,自我改造,自食其力,不再做寄生虫。他们除去吃伙房做的饭菜外,自由担负起打扫室内卫生,自己烧开水等劳作。
赵承绶在党的政策感召下,变化很大很快。他深有感触地说:“丢了总司令,还我布衣身。”他的同伴听了,也有同感地补充道:“位高两肩重,无官一身轻”。这些实事求是,充满激情的乐观心声,看出他们已经探视到了新的曙光。兵团领导基于他们愿紧跟共产党,在解放太原中,积极作贡献的要求,便推荐赵承绶担负起了解放太原军事工作组组长之职。(清徐《文史资料》第四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