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生态*之窗总第3440期 >2019-08-28编印

垃圾分类未来10年有望带动产业规模4000亿元
刊发日期:2019-08-28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剩菜剩饭有什么用?一个塑料瓶要经历怎样的过程,才能成为有用之材?废旧电子产品、过期药品怎么处理才能减少危害?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引发网友热议。当天,4个有关垃圾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除了上海,人们纷纷关注起自己的城市何时开始执行严格的垃圾分类政策。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到2020年,各城市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作为先行先试的46个城市要初步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一些企业嗅觉敏锐,仅7月上旬,就有约200家垃圾分类企业注册。
  厨余垃圾有什么用?
  据了解,中国生活垃圾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即高含水率、高杂性、高有机物含量和低热值。国人的饮食习惯使得厨余垃圾等大约占了50%-60%的垃圾量,这一类湿垃圾含水率高、热值低,需经堆放5至7天,排出垃圾总量20%-25%的水分,热值才能达到最合适的燃烧条件。
  针对中国厨余垃圾的特点,一些企业正在不断探索。朗坤环境集团投资、建设、运营的广州东部生物质综合处理厂项目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主要处理餐饮垃圾、厨余垃圾等,采用预处理+联合厌氧消化+综合利用的工艺。目前针对广州市中心六区的签约处理规模为餐饮垃圾400吨、厨余垃圾600吨,还有其他各类生物质废弃物共2040吨,是目前全球最大城市有机垃圾处理项目。”
  厂区采用自动超高压垃圾压榨装置,分离之后的垃圾就可以实现变废为“宝”了,其中,湿组分用于厌氧发酵,厌氧发酵环节产生的沼气可转化为电能;厌氧发酵的沼渣脱水后,可加工为生物肥料原料。干组分则用于焚烧发电。
  有害垃圾能变无害吗?
  厨余垃圾可以转化为沼气、焚烧发电,塑料瓶可以粉碎之后再利用。人们家中小药箱里的过期药、遥控器等换下来的废电池又该怎么处理?
  2016年6月,新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发布,家庭过期药品赫然在列。药品一旦过期,不仅会失去治疗作用,还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而过期药品如果与普通生活垃圾一起丢弃焚烧,则会严重危害环境,导致土壤和水源里的抗生素等药物成分超标。过期药品危害很大,但国内对过期药品的处理显得力度不足。《中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白皮书》显示,中国约有78.6%的家庭备有“小药箱”,其中八成以上家庭没有定期清理的习惯,很少有人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家庭过期药。
  回收的过期药品将被密封打包,贴上标签、注明回收点、经手人、回收单位以及回收日期,通过危险品运输专车集中运输到弃置废物处理工厂,经由专业人员处理,投入热解气化焚烧炉进行无害化处理。
  废旧电池、废旧电子产品等属于有害垃圾已基本成为人们的共识。电子垃圾仅占全球堆填区垃圾的2%,但却占所有有害废物的70%,严重危害环境。但同时,废弃电子产品还有变废为宝的可能。国际电信联盟估算,2016年被扔进废品堆的黄金价值215亿美元,铜价值139亿美元。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指出,生产者应对其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资源环境责任负责。也就是说,对于电子产品的生产厂家而言,不仅要管好生产环节,还要抓好电池回收利用的环节。
  现在,从新能源汽车上淘汰下来的动力电池,可以经过梯次利用的方式应用到其他领域,充分发挥使用价值。而性能下降到原来30%以下的电池,则要经过拆解再生,以化学方式提炼其中的贵金属。
  垃圾分类的行动渐成风潮,垃圾分类产业也在逐渐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理事长张益说:“虽然发达国家开始垃圾分类比我们早,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把垃圾分类提高到这样的高度。”据张益估算,未来10年,垃圾分类带动的产业规模大概有4000亿元。
  中国的垃圾分类产业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垃圾的生命旅程让我们看到,垃圾分类产业既是保护绿水青山的公益事业,也带来了商业蓝海,让我们看到了垃圾里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