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葡乡*情韵总第3435期 >2019-08-16编印

水屯营村的古庙会
刊发日期:2019-08-16 阅读次数: 作者:贾拱忠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庙会,是集市的延续和扩展,是在特定的时间,设在寺庙内或寺庙附近的集市。相对而言庙会范围广,其内容丰富:它兼庆典、纪念、奠基、贸易等为一体,具体地说集市单一,庙会综合性强。
  水屯营村古庙很多,有关帝庙、龙天庙、真武庙、经堂神祠、观音堂,还有玉皇阁、文昌阁等。据村中老者传承和有关资料佐证,村内古庙会有:正月十五农贸交流的水陛会、清明节祭祀并保护生灵的蜻蜓会、七月十五孝敬父母长辈的盂兰会、十月初一庆贺丰收无遮会这四大会。因气候、地质、环境及其它诸多原因,四大会的“水陸”、“蜻蜓”、“无遮”三会逐渐淡化,甚至被人们遗忘。而只有七月十五日经堂的庙会——盂兰会,至今延续。为什么这一庙会叫盂兰会呢?这还得从民间传说谈起,民间流传一佛教故事叫《目犍连救母》内容是:目犍连得知其母在地狱中受苦,犹如倒悬,是求佛祖救助。释迦摩尼说七月十五即安居其终了之日,准备百味会物,放置一个非常精制的盆内,请诸佛、诸僧帮助,便可使其母浑脱倒悬之苦。目犍连照此而行,果真有效,于是就把每年七月十五定为佛家欢喜日。水屯营村古代信佛之人较多,于是村内掌故仁人为效仿目犍连,激励人们尊老敬老,于是在七月十五起庙会,并把这一天定为“感恩节”。水屯营七月十五庙会历史悠久,形式多样集市范围广并有特色。说它历史悠久,据考证清朝中叶就有庙会,在这以前是集市。说它形式多样是说庙会除集市外办红火的形式也不同,有比武打擂、票儿班演奏和演唱、耍皮影(俗称耍猴儿)、办背棍、铁棍、唱戏、演歌舞。在过去,农村文化生活单调,只要有村庄闹“红火”,就会辐射十里八乡的人赶来。例如清光绪年间,本村在外经商的贾绳武先生因年岁高,弃商回村养老,购置中路梆子的文武场乐器,办起了当时清徐第一家“票儿班”每年过时节,尤其是七月十五聘请名师,邀请名家上台演奏演唱,据说就连太原、榆次、太谷、祁县有名的票友也闻讯而来,可以说高手云集。引来了周围十里八乡的爱好者和好奇者,看“红火”的人也蜂拥而至。时间延长三天、五天有时十天半月,真是热闹至极。又如,1963年,当时村内习武成风,这年村里邀请省体工队在村举行篮球表演赛,附近村的篮球队也都参加了,太原市体委组织县武术队与村内武术爱好者进行友谊表演,吸引了周边村体育、武术爱好者来观赏,同时还唱大戏,真是热闹非凡。尤其是1962年七月十五,村里邀请山西省歌舞剧团,该团演出大型歌舞剧《白毛女》、《哑姑泉》等剧,其阵容之庞大,形式新颖在当时农村来说是史无前例的,剧场内、大街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集市范围广而有特色,因庙会要闹“红火”看“红火”,也叫闹“红火”,就引来了许多商家。原来的集市就有了提升和扩展。这就是人们习惯上说的“赶会”也叫“赶庙会”。水屯营是个大村,地理位置优越,村子北面是盛产各种水果及山货的山区村庄,村子南面是一马平川的晋商源地,每年七月十五庙会期间山区各村的瓜果、蔬果、山货、特产杂粮都要运来设施摆摊,祁、太、榆等地商家也来出棚卖货,还有其它各地的杂货,农产品,日用品也来交易形成种类繁多,品种齐全的农贸交流市场。提到有特色,这要和水屯营本村的特产和特种产业谈起。其特色有二。其一,水屯营村是我国华北第一硝、芒硝的主产地。这里有必要稍加作一介绍。芒硝,俗称皮硝,当地人叫毛硝,是含硫酸钠的天然矿物质精制而成的结晶体。它有多种用途,首先是医用,将芒硝经提炼失去结晶水而成的粉末称玄明粉(元明粉)也叫硫苦。性味归经,咸若寒、归胃大肠经,其功效:软、坚、清热,能治疗几十种疾病。其次,也是芒硝的主要用途,就是皮革行业和皮革生产必不可少的材料。通俗地说,就是熟皮子必不可少的材料。第三,芒硝又是养殖业的纯天然饲料添加剂。因此全国各地的医药商、皮货商、饲养商均到此购买。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商家还少有先进的运输工具,远商运输主要用骆驼队。几只,几十只骆驼组成的驼队、队队驼队发出的叮叮当当的驼铃声,加上儿童尾追在驼队后的喜闹和唱的骆驼儿歌,形成了一道道热闹兴奋的风景,给水屯营村的庙会增添了浓郁的色彩。其二,水屯营村有方圆几十里有名的编织业。俗称“编造”编织品有娄头、笸箩、箧只、筐子、草筛,还有煤矿用的圆形陀,长斗形.尤其是水果筐,种类繁多,有装盛葡萄的储藏筐、运输葡萄的运输筐、销售葡萄的摊点销售筐,虽然大小不等,但编制工艺精制、堪称一绝。每年七月品种繁多的葡萄相继成熟,马峪、白石沟及西边山各葡萄产地的果农家家户户都来购买或定制,这就形成了水屯营七月十五庙会贸易的又一特色。你看吧,果农有用推车推的,有用扁担挑的,还有用毛驴驮的,形成一条买筐长龙。
  斗转星移、岁月沧桑,如今作为水屯营庙会的两大特色渐渐地似乎被历史长河所淹没。但,除原来七月十五的庙会仍在继续“赶”外,派生出的每月十五号的通年集市及每天定点的流动蔬菜集市更为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