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东湖有许多优美生动的民间传说,使乡人几百年来津津乐道,经久流传。东湖中的水上琼楼玉皇阁也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很早以前就有传说东湖水中有庙、庙中有阁,名玉皇阁可是谁也没有见过,只是传说玉皇阁在东湖的西北部。我是迎宪村人,从小生在东湖边,长在东湖边,孩提时我与小伙伴们在东湖摸鱼戏水,在湖中曾几次脚下踩在土堆上。有人告诉我们,那里就是玉皇阁原址。每到大旱之年,玉皇阁废墟的顶端就会露出水面。
据乡人传说,玉皇阁初建于明代,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当时东湖还未形成。县城东部地区也有居民住户和店铺商贾,城东门也曾几次修复。乡民为了防旱祈雨,祈求龙王显灵,普降甘雨,就在城北门东南方向兴建一所龙王庙。有龙王庙了,大旱之年乡民虔诚祈雨,可不见龙王显灵。乡民们心思议论,可能是龙王庙修盖的不太高大,龙王不愿显灵,就在龙王庙顶上修建一高阁,供奉玉皇大帝,让玉皇大帝来镇住下面的龙王,让龙王显灵,为百姓普降雨露。这也就是玉皇阁的来由。有了玉皇阁后,龙王听了玉皇大帝的话,显灵下雨了。所以乡民们对玉皇阁逢年过节都要祭拜供奉。
后来也不知是龙王太显灵了,也不知是龙王不听玉帝的话了,有一年连降多日大雨。城东地势本来下洼,又有白石河泛滥,汾河改道,使县城东部逐年积水成滩,居民商铺迁走,又有西部多个泉水入驻,形成一湖,即现在的东湖。东湖水涨,不仅淹没了东城居民住房,也淹没了龙王庙和玉皇阁。不少村民还是对玉皇阁崇拜较深,不忍心让水淹没,就纠集村民把玉皇阁搬迁到附近的北城门上,逢年过节不少村民们又到城门上祭奉玉皇。
民国年间,北城门的玉皇阁年久失修,逐渐残落,到新中国成立时,北城门尚存,玉皇阁已毁。
据清·光绪版的《清源乡志》记载:“玉皇阁,旧在东湖,今移在北城楼”。由此可见,相传玉皇阁后迁移至北城门上是可信的,有据可查的。所以,东湖玉皇阁废墟上不见砖瓦石木,只有土堆的原因也就揭晓了。
1998年,东湖由山西省水利厅归还清徐县管理后,清徐县政府责成县城乡建设局管理,县委,县政府决心建设美化东湖,提出了“清淤筑坝、补水绿化”的口号。2005年1月,东湖在清淤过程中位于东湖西北角的玉皇阁遗址浮出水面。得到县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重视,2005年3月,清徐县政府邀请省市文物,水利等方面的专家对玉皇阁遗址进行论证,并决定以社会集资的方式在原址上重建玉皇阁。经过半月多的时间,共筹集资金33万元。于4月8日正式开工建设,于11月份全部竣工。
重建的玉皇阁高出水面许多,保留了原始的建筑框架和风格,水中楼阁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小巧玲珑,别致典雅,湖楼相映,美不胜收。为美丽的东湖又添了一个新的景点。每当日出月下,琼楼倒映于湖面,游船穿梭而过,游人驻足欣赏。令人心旷神怡,每当夜幕降临,楼阁四周灯光辉煌,琼楼和灯光倒映湖中,银波闪烁,熠熠生辉,游人如入仙境。不由叹曰:美哉东湖!壮哉玉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