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今年以来,全县上下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为牵引,以深化转型项目建设年为抓手,围绕“两年形成特色”的年度工作目标,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基本达到预期,全县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8.48亿元,同比增长10.9%,全市排名第3;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9.08亿元,同比增长8.9%,全市排名第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0.78亿元,同比增长10.6%,全市排名第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5亿元,同比增长58.8%,全市排名第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42亿元,同比增长9.8%,全市排名第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23亿元,同比增长27.3%,全市排名第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6291元,同比增长7.8%,全市排名第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9141元,同比增长8.2%,四县市排名第4。
转型升级持续发力
上半年,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5.89亿元,同比增长0.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3.5亿元,同比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9.08亿元,同比增长8.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7:60.5:32.8,呈现出二、三产业共同拉动GDP增长的格局。其中:第二产业拉动GDP增长7.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
调整结构壮大特色优势。立足创建太原南部城郊农业产业园的发展定位,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制定出台财政贴息等政策,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着力打造结构农业、品牌农业、景观农业、优势农业。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和清产核资,鼓励金融资源、工商资本、企业主体参与农业生产,加速农业三产融合发展。
转型发展激活内生动力。坚持在“做大总量中调结构,扩大增量中转方向”,科学谋划开发区产业发展布局,以国际一流的技术和标准推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改造。
统筹发展促进消费升级。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深入贯彻落实《清徐县“互联网+”暨电子商务强县三年行动规划(2018-2020)》。对标国际休闲慢城、中华醋都葡乡、三晋文化水镇、太原花园客厅,依托“醋都、葡乡、菜篮子、田园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大特色,整合开发农旅、工旅、文旅、康旅等农家乐项目。
城市承载能力全面提升
按照“一河两中心”城镇体系框架和“一体两翼”经济发展布局,以“清徐县县域空间总体规划”为蓝图,加快路网、管网、污水处理、绿化等基础工程建设。目前,文源路、凤仪街、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升级改造及二期建设工程、徐沟污水处理厂、孟封污水处理厂等工程全面开工。两湖连通、人民公园、体育运动公园,大街小巷改造以及“四好农村路”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启动。清泉宜居经济适用房小区配套市政设施工程、采煤沉陷区东马峪项目区建设街工程、北城污水系统建设工程、县城主城区老旧管网改造工程、紫林路与榆古路连接线工程,美锦大街、紫林路改造及立面改造工程、国道307市政化改造、西关大街南延等一批续建工程陆续完工,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推动“互联网+监管”“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在全面梳理权责清单基础上,公布第一批“四办”清单,其中:马上办121项、网上办81项、就近办26项、一次办186项。二是加快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行“统一清单告知、统一平台办理、统一信息共享、统一多图联审、统一收费管理”的“五统一”办理模式,优化《承诺制服务总流程图》和《承诺制改革服务细则》。三是积极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处置,实现了项目批准、土地手续与用地规划、工程规划的并联办理,有效促进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四是持续加强“政银合作”,在银行网点内设立企业全程电子化注册帮办点,不断提升便民、便企服务水平。五是实施品牌兴县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清徐本土有特色、有规模的农特产品。六是多措并举抓好土地供给,全力保障项目发展。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今年,我县重点建设项目107项,总投资1381.2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90.87亿元。目前,除有13项不需要办理有关手续外,立项、土地、规划、环评手续分别办理了68、25、46、30项。已经开工的项目45项,开工率为42.06%。
招商引资成绩斐然
一是“走出去”招。立足资源禀赋,结合产业布局,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组团参加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会、第100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第十一届中部博览会等展会。二是“造洼地”引。精心谋划包装、推介东范庄村棚户区改造项目、醋都小镇项目、汾水小镇项目等17个重点项目。上半年,共签约项目4个,总投资255.66亿元。落地开工项目3个,开工率75%。新增储备项目21个,总投资453.7亿元。进行联合会审项目22个,拟投资额656.93亿元,其中,拟签约项目7个,拟投资额433.53亿元。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一是按照“通道建成景观线、村庄建成小游园、全县建成大景区”的工作要求,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对标对表“一个月初见成效、两个月巩固提升、三个月交出合格答卷”的整治要求,以“绣花功夫”和“工匠精神”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二是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对全县平川通道绿化带、林网断网破带进行补植补造,新建景点片林6处,推进307国道市政化改造,白石河城郊森林公园于5月20日正式开园。三是积极开展散煤清洁利用,对2018年“煤改气”83个村、42577户进行安装验收,“煤改电”供暖改造进行全面验收,完成计划数的119%。四是扎实推进水污染治理,对13条河渠进行综合整治,并在郝村试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是结合“创文明城市,迎二青盛会”双月攻坚活动,深入开展“九乱”治理工作,加大对老旧小区以及占道经营、违法小广告的整治力度,同时在率先实施的5个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内开展“十进”活动。六是加大采煤沉陷区和地质灾害村庄搬迁及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力度。同时,破立并举深化乡镇环卫运营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