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流金*岁月总第3430期 >2019-08-05编印

生活需要“算计”
刊发日期:2019-08-05 阅读次数: 作者:念龙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每次打印后,我都把那些只用过一面的纸张留下积攒起来,同事用过的我也收集起来,和我攒的那些放在一起,打印草稿时来用。同事说:“都什么年代了,纸有这么多,怎么还和一张废纸算计起来了?”我笑着说:“可不是,小时候我净和那些废纸算计了。”
  的确,小时候的我和一张纸算计的日子,不仅不苦,反而很甜。
  那时农村不富裕,孩子们买本子的钱都是省吃俭用攒出来的。母鸡下的蛋,摆在一个笸箩里,圆圆的,亮亮的,把胃里的馋虫引出来,挂在嘴角,直淌哈喇子。但我们从来不舍得吃,而是卖掉换点零花钱,一毛两毛地攒起来,买个本子、铅笔什么的。
  念书的钱来之不易,所以我们特别珍惜纸张。先正面用,再背面用;或者先用铅笔写,再用钢笔写。纸上密密麻麻的小字,挨挨挤挤地趴在格子上,蓝色的钢笔笔记和灰色的铅笔笔记交叠,像作图时叠压的图层。纸张硬实点的本子,要利用三遍,第一遍用铅笔写,然后橡皮擦掉,再用钢笔写;纸太薄的本子,橡皮一擦就擦碎了,于是就先用铅笔写,然后用作演草纸,拿着钢笔在上面演算。
  用完的本子不扔掉,攒起来,拿给爷爷奶奶抽烟。有些纸张因为写字时力道大了,留下深深的字痕;有些擦的次数多了,出现很多窟窿,连细烟丝都包不住。我常常看到,爷爷奶奶的烟盒子里面,点缀着一些白色的小纸片。
  为了省钱,我学会了货比三家。记得一次,听同学说后村有一家小卖店卖本子比较便宜,八分钱一本,而我们供销社是一角钱一本。为了省两分钱,晚上放了学,我和二姐来回走了八里多的路,拿着母亲给的八元钱买了一百本,用土篮子抬了回来。一百个本子,放在仓房的干爽处,一直到小学毕业还没有用完。有一次回家,母亲不知从哪里翻腾出一本,本子已被岁月的烟尘熏得老旧发黄,但关于买本子的记忆依然清晰如昨。
  节俭的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我学习的收获,密密麻麻的文字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记得初中时,我考了全年级第一,父亲去开家长会,别的家长把他围得严严实实的,向他取经,他笨拙的嘴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但我却看到了他脸上从没有过的骄傲。
  有些事,不能算计,譬如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算计,距离就远了,感情就淡了。可有些事,必须算计,譬如说时空罅隙里的生活,一算计,信心就足了,勇气就多了,执着的劲儿也就来了,生活的味道也就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