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闹和繁杂的现代生活,人和人的碰撞与摩擦,常常使我们倍感疲惫和倦怠,甚至会在迷惘中丢掉自己。浮生有两样事情,我认为是要做的,一是买书,二是读书。或许书是心灵最好的栖息,我喜欢把自己丢进书里,在书中审视自己,寻找心中的那片净土。
打开书,走进五彩缤纷的思想丛林,便会顿觉芳香弥漫,沁人肺腑。置身于一方有书的天地,捧读那些墨香扑面的书籍,总能在油墨的芬芳中感悟人生。书中的文字都是心底最真的传达,那些字,便是被时光风干的记忆。书是最好的载体,可以给人启迪,点亮我们对生活的希望和憧憬。
把自己丢进书里,闻着书香,伴着文字,感动着,悲伤着,找寻心灵放纵的出口。在书页里,我读懂了时光,领悟了人生。读书常常会丢了自己,其实我并没有迷失,而是在书中的文字里不断地寻找着自己。深夜,一卷在手,素心而静逸。书中的文字就这样渲染开来,不经意地挥洒间,已然是浸透心田。夜已深,书页有声,似乎又听见了文字在心底歌唱,把自己丢进书里,一页页地雕刻自己。
把自己丢进书里,有两层含义,其一,无止境地阅读,其二,读书忘却了自己。我在大学读书时,曾经有过这样的境界。那时课堂外,我常常会把自己丢进图书馆,丢进书里。在我的大学时光,我完全是把自己丢在了书里的,沉浸于书中,埋进去,不再出来。阅读成了一种生活的习惯,在书里我把自己弄没了,有一段时间,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但我却收获了书里书外更多的营养和精华,让我信心百倍地步入社会。
休假在家,于是便从网上购回四本小说,不同的风格,都很对胃口,也就废寝忘食地一页页把它们啃完。其中有一本是毕飞宇的《青衣》,这是一部老作品了,最早看过徐帆和傅彪主演的电视剧《青衣》,这次把自己丢进书里,读这部小说,才真切深入地感觉到毕飞宇是一个执着的人,这才能写活了筱燕秋。毕飞宇笔下的筱燕秋,为了能上舞台,忽略了正常人的日常生活,因为,她的灵魂就在舞台上。用她自己的话说:我,就是嫦娥!
把自己丢进书里是快乐的,上个月我又网购了五本小说,其中三本是毕飞宇的。分别是《慌乱的指头》《祖宗》《这一半》,毕飞宇一直是我喜爱的作家,他是个有能力有实力一直辛勤耕耘的作家。我打算把他的作品好好地读读,在他的作品里丢掉自己,也算是对自己灵魂的一次洗礼吧。
书柜里有很多书,我会读很多遍,倒不是因为无书可读,而是读书有个习惯,第一遍喜欢看个大概,第二遍粗读,第三遍书中故事在我脑子里就能形成画面了,大体对书有了了解,才会重点细读。书读多遍,感觉的确是不一样的,读得多了,你会发现,你把自己丢进了书里,你的心情会和书中文字融在一起,让自己多了一种思想和境界。
说起读书,有些朋友说看完就完了,什么也记不住。那是因为你没有把自己丢进去,不叫读书,也就是翻翻书而已。把自己丢进书里了,眼睛浏览过的字,虽然当时脑子一片空白,但它们是以另一种形式潜藏在我们的大脑里,当我们需要它的时候,它们会自然地流露出来。把自己丢进书里,我把自己当本书来读,丢了就丢了,只要能够丢在书里,我想拾起的肯定是一个精彩的人生。
效仿古人,把自己丢进书中,与书片刻不离。晋平公七十欲学,师旷对曰:“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祖莹八岁便日日颂诗书,方为神童。苏轼三抄《汉书》,一字不差通背,此皆书痴也。匡衡佣作于邑人,不求偿,主人怪之,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十年寒窗苦读,不求名利不为财,但求与书醉。古人如此痴书,把自己丢于书中,“丢”中自有充实生活,“丢”中更有美好世界。
书中的文字如他山之石,能够使我们触类旁通,获得精神的力量。书会一次次使我们受伤的心灵得到抚慰,让我们变得坚强。把自己丢进书里,丢了进去,便会拾起人生的精华,重塑生命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