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悦读*时间总第3419期 >2019-07-10编印

矗立着的人格魅力
——读季羡林《病榻杂记》
刊发日期:2019-07-10 阅读次数: 作者:凤鼎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我知道,人世间大概还有一些关心我的朋友。他们有的会想到:‘季羡林哪里去了?’现在这一本小册子就可以告诉他们,季羡林还活着,不过是经历了一段颇长的疾病炼狱,现在正从炼狱里走出来,想重振雄风了。”
  这是季羡林先生的新作《病榻杂记》前言中的一段话。这位96岁高龄的老人,即使在病榻上,仍旧笔耕不辍,并发出“想重振雄风”的掷地有声的铮铮誓言。读斯文,品斯人,病中的季老,那飞出病榻光彩夺目的人格魅力,让世人敬慕不已!
  这部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自2001年生病住院至今在病榻上撰写的90多篇文章,内容十分丰富。书中有季老首次对自己人生各阶段的回忆;有对父母、老师和亲友的回忆;还有为朋友写的序和跋。更多的还是作者平时所十分关注的人与大自然的和谐问题、社会公德问题、爱国主义与奉献精神、人生观、生死观和人生感悟等。他用极平淡的笔调,有时还略带诙谐,就像他平时聊天一样地娓娓道来。令读者感到十分亲切。
  《病榻杂记》中说的都是大实话,没有丝毫夸张和造作。书中浸润了季老对人生的哲学思考,然而,却没有深奥的概念和推理,更没有故弄玄虚的术语和吓人的名词。先生只是朴素无华地说出他本人对于生老病死的深刻思考,让我们从中体会到先生对生命的态度。他谈的多是具体的事,但在字里行间,却时时流露出因事而发的道理。这些道理中往往又蕴藏着极为精辟的见解,可谓字字珠玑。
  季羡林先生是北大著名教授,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著作等身,他被人们称为“国学大师”、“辞书泰斗”、“国宝”,当之无愧。但在《病榻杂记》中,他却以《辞“国学大师”》、《辞“学界泰斗”》、《辞“国宝”》的“三辞”昭告天下。试想,有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不得的桂冠,他却要自动摘下来,这是何等的胸怀与心态!
  这就是让世人敬慕不已的季羡林的人格魅力!
  人格是一种精神,乃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高挂于人格之树并常开不败的人格的魅力,是一种非凡的力量。季老的这种平凡的伟大,就是一个“真”字。“怀真情,讲真话。”早在1986年,他就写了《为胡适说几句话》一文,当时胡适还是个“反面教员”,人人谈胡色变,无人敢涉及这一“禁区”,有朋友劝他不要写这样的文章。季老却认为自己有必要站出来说话,还胡适以真面目。他的文章发表后,得到学界的普遍肯定和响应,开启了重新评价百年学术史的先河。
  在《病榻杂记》中,季老首次对自己的人品作了评价:“我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好人,但不是一个不讲原则的滥好人。”“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我会一反谨小慎微的本性,挺身而出,完全不计个人利害,我觉得这是我身上的亮点,颇值得骄傲的。”
  这就是季老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