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生曾经遇到过许多好老师,终生难忘,小学时有位黄老师,主张背诵默写,令我一口气背下两页快板诗,锻炼了记忆能力;中学时有位赵老师,在反右斗争严峻的政治形势下,还公开表扬我这个“白专”全五分学生,鼓励我奋发上进;大学时有位王老师,在油印教材里夸奖我“俄文字写得好,还能写诗”,这是我诗歌创作的启蒙;研究生时有位张导师,手把手地教我用五六万字论说一个汉字“这”,从此我走上了学术研究之路……这些好老师让我知晓,“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而不是像词典上所说的“传授知识、技术的人”那么简单。
退休之后,我自以为结束学习生涯,自己也无人可以为师了,岂料遇上一位不是老师的老师,令人没齿难忘。我与焦树志老师相识于六十年代,彼时大家只是二三十岁的青年,又不在同一学校,无有交往。及至退休,方有通讯联系,真可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我竟遇上了“一字师”!
那是《林立文集》出版第一卷《诗文汇编》之后,我寄赠诸友校正。当即收到焦树志老师回电,说是“针灸”的“灸”错打为“炙”。我打开书册一看,果然出错。究其原因,一是老眼昏花,校对粗糙;二是初涉出版,尚无经验,当下回书认错。不久又收到一信,罗列书中一百多个勘误。这样,一字师上升为百字师!
我在复信中一是认错,二是拜师——
顷接焦老师批书急就藏头七绝一首寄赠:
焦子助人耿直心,
树勘百字咬文辛。
志同晋沪两相映,
师道一言赛万金。
其后两人书信往来,渐为热络。本拟委托焦老师代为校对,但又怕他年事已高,伤神劳力,一直未敢开口。谁知焦老师声称自己尚健,每日还练太极功,我惊讶地发现,他虽长我几岁,但目力尚可,每次赠书均可找出若干勘误,令人汗颜。其咬文嚼字功夫不亚于文字编辑,而他的文学功底也使我倾倒。一时间我俩谈得较多的主题是藏头诗的创作,焦老师的藏头诗多写七律,比我的七绝要多一倍;而且自视“过眼烟云”无意结集出版。兹录一律:
颂武林泰斗
武道健身且安邦,
林立桃李遍城乡。
泰山登攀探真道,
斗柄辰星明旅航。
德佩天地善若水,
艺处巅峰锦仁昌。
双秀兰瑞福禄寿,
馨香馥郁百世芳。
大凡良师必转为益友。我俩互相唱和竟成诗友——
奉和焦兄树志并赞武林高手
武道健身更健邦,
林中桃李遍城乡。
泰山推手探真谛,
斗柄摘星梦远航,
德比云天诚若水,
艺如江海仁文昌。
双双秀瑞呈眉寿,
馨郁梁泉播国芳。
作为益友,焦老师处处提供诸多帮益。比如说,当我彷徨于“要命不要名”与“要名不要命”之间时,他提出了平衡说,让我处理好出名与养生的矛盾。我知道,焦老师创作了不少小说、散文、诗歌,但他著而不版,能耐寂寞。这对于我这个“要名不要命”的人来说是个很好的教训。如此观之,“老师”这个词的释义应该是——其道德学问值得效榜的人。
看来这焦树志老师在权衡道德与学问两者时偏重于前者,这就是他的师德,也就是为人师表之处。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焦树志老师自己不想出名,而当别人成名时他比自己出名还兴奋,还亲自撰写评论文章宣传,就像班主任见到班上学生考住名校一样。那才是老师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