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悦读*时间总第3410期 >2019-06-19编印

热爱生活需要真正“入戏”
——读迟子建的《也是冬天,也是春天》
刊发日期:2019-06-19 阅读次数: 作者:孙珺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迟子建是当代中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的文章在中国文坛极具代表性,一如《朗读者》栏目中收录的迟子建《泥泞》一文所传递的“雪诞生了寂静、单纯,和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
  迟子建曾获得三次鲁迅文学奖、一次茅盾文学奖、一次冰心散文奖,《也是冬天,也是春天》作为迟子建近十年来的散文新作合集,当中《一个作家应该谢谢什么》《父亲的肖像》等文均是首次出版。书中还加入了诸多作者拍摄的图片,因此本书也是迟子建首部摄影插图散文集。
  迟子建的作品有着一种独特而显著的标签,似与世界保持这一种无形的距离,但这并不代表她是一位从温柔乡里走出来的幻想者,恰恰相反,这位出生于北极村的女作家,有着一个饱经苦难沧桑的灵魂。但生活的磨难并未扭曲她坚强优雅的内心,在其作品中,我们看到的始终是一个真正对生活充满宽容、敬畏和感恩之心的美好模样。她由衷地热爱生活,她曾如此道:“一个不热爱世俗生活的作家,当你写起世俗中的七情六欲、生老病死等东西的时候,你就会不入戏,像一个演员似的,永远徘徊在世外,永远和它产生一种隔膜”。
  在《一个作家应该谢谢什么》一文中,迟子建用30个谢谢来感谢支撑着自己在文学与世俗之路走下去的万事万物:“感谢出生的那片冻土,无论它多么贫瘠,但却敞开怀抱迎接我的到来……”“感谢乡亲,三十二年前父亲去世后,一个女孩去井台挑水,所有的人自动闪开,无声地让给一个刚失去父亲的人,一条优先打水的雪路……”“感谢已经离世十六年的爱人,他带走了爱,却留给了我故乡依然明亮的窗,那永恒决绝带来的痛,让我透过个人的痛,看到了众生之痛……”作家苏童曾经盛赞迟子建,说:“大约没有一个作家会历经二十多年的创作而容颜不改,始终保持着一种均匀的创作节奏,一种稳定的美学追求,一种晶莹明亮的文字品格。”
  读迟子建的书,很少会看到某种炫技或者空谈,更多是一种幸福与苦难交杂的平凡人生,而那些坚韧而超卓的力量,恰恰诞生于此。“从我们降生到大地的那一刻,当我们与母体相连的那条脐带被咔嚓——”剪断时,我们生命的脐带,就与脚下的大地终生相连了。”通过这条“脐带”,我们就能源源不断地从大地中获取养分,在迟子建那里,就是宽厚的大地上开满了质朴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