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清风*徐来总第3389期 >2019-04-22编印

从“洋灰”看变迁
刊发日期:2019-04-22 阅读次数: 作者:闫永胜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近日建设村院,要打鱼池、造假山,拉了水泥和沙子,堆了一门道,但一直没动工,母亲嫌挡路,告我先将洋灰和沙移开些。
  又是一个星期天,也正春日,我正在村院栽树,陶醉于刚从太谷移回的两棵樱桃树,心想要先抓紧搞绿化,听了母亲的话,一时感到我因计划不周,给母亲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又一看,要打鱼池的位置因刚下了雨有积水,还不能打,还得待些时日,而在我倒腾水泥和沙子的时候,忽然想:为什么母亲称水泥叫洋灰呢?
  白天,在村院抽鱼池位置的积水,补栽树苗,平整田园,喂鸟、喂鸽、喂鸡鸭……忙碌中倒没过分质疑自己,而到夜深时忽然又想起母亲说的“洋灰”两个字,使人陷入了沉思,于是就从“洋灰”说开去,说一段历史,一段变迁。
  是的,建筑工程上用的水泥,或许现在的年轻人只知道这个名称,而曾经水泥也叫洋灰的称谓,或只能是老一辈人的记忆。
  当然,自己小时候也经常能听到诸如洋灰、洋钉、洋布、洋车、洋火的叫法,而随着时代变迁,这些都已成为一种记忆,一种历史了。
  而为什么当初这些东西前面要加个“洋”字呢?很显然是因为当时我们国家贫穷落后,造不了,这些东西都得靠进口,为此很贵,不能普及。可以想见,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生活的艰难。
  有时,驻足我家的老屋,除了泥土砖瓦和木料,没有用一点水泥和钢筋,难道是我们的前辈不想用吗?不想盖钢筋水泥结构的好房子住吗?当然不是,是当时就根本用不起或没有。
  看看现在用钢筋水泥建造的房屋是多么漂亮,看看现在的高铁高架高速公路和公路桥梁的发展是多么迅猛,而这些都是水泥曾经叫做洋灰普及后的功劳。
  是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资的丰富,那些曾经带洋字的物资诸如“洋灰、洋钉、洋布、洋车、洋火”等等已统统被自主化、国产化、普及化了,甚至我国的高端科技诸如航天、卫星技术,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可以想见,我国现在的国力之强和现代人生活的富足。
  有时,驻足城市和乡村,看高楼林立,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乡村的小区和新房都是钢筋水泥结构,都很漂亮,乡村的道路包括山区的路都得到了硬化,就很感叹:这个时代的大发展,大变化,大变迁!
  的确,我国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很快,不说别的,就单从原来只能靠进口的洋灰、洋布、洋车等上看变迁,就已说明了一切。
  今天,因母亲的一句话联想开,诉说一段历史,一个变迁,并聊作此记,以让我们的下一代记住那段国家贫穷落后,物资匮乏,生活艰难的历史,更加懂得珍惜现在富裕幸福的美好生活,为祖国更加强大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