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葡乡*情韵总第3384期 >2019-04-10编印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我县十六位军休干记述(一)
刊发日期:2019-04-10 阅读次数: 作者:康广宁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硝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抚今追昔,饮水思源。在这莺歌燕舞的太平盛世,在这桃红柳绿的嫣然季节,我们不会忘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深深思念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英雄。
  2019年春日的一天,我去看望军队离休老干部杜府文,意外地发现了一张16位病休老军人于1974年春天的合影。这些离休老革命、老英雄,绝大部分我都比较熟悉,有好几位还在一个大院里住过许多年,曾经给过我谆谆教诲,言传身教。他们的音容笑貌时至今日还深深地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
  闻悉清徐县志办正在编修新一轮的县志,我将此照片带到了县志办,见到了王保玉与乔淑萍,老主任王保玉当即命我将这些人的英雄模范事迹加以整理,迅速入志,他说:“要将他们的光荣历程,英勇事迹,都真实记录下来,不要分官职大小,如果事例典范,普通士兵也可写进县志。”
  在走访的过程中,结识了军休办的刘树强,他说:“这些老英雄们,还有两位后回来的罗茂顺和王德胜,你也一块写写吧。”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这些老革命,老英雄,原来都是普普通通的清徐人,都来自平民百姓,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人人敬仰的英雄,是他们恰好踩着了时代最需要的步点,在最恰当的时候出现了。“时代造英雄。”在民族解放、复兴和维护和平的事业中,他们挺身而出,勇于担当,舍生忘死,为国家的独立、自由;为人民的幸福和尊严,慷慨奉献,无怨无悔。无数的战友们倒下了,他们只是幸存者,他们成了英雄,也成了英雄精神的发扬光大者。
  人间的荣光,必然在历史的某一处汇合,也就开启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赞美英雄,尊重军人,对现实社会中的每
  一个人来说,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情感,因为只有英雄和军人的事业、境界、胆识才超人出众,才勇猛无比。革命军人具有献身人类整体利益的情怀,他们目光远大,品质非凡。无论什么时期都会出现在时代的制高点上。
  革命军人个个应牢记。革命英雄人人要敬仰。人类只有崇拜英雄,才能立国安邦,才能提升自己的精神水准。
  杨玉娃山西省宁武县西栈沟村人。
  (1931年2月14日—2010年9月21日)
  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父母双亡,以乞讨为生。1943年12岁时到宁武三区人民政府当了通信员,参加革命。
  1945年1月正式成为八路军三五八旅七一六团的战士。参加过对日大反攻与解放战争。历经绥远战役,晋北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进军大西北的扶眉战役,陇东追击战,兰州战役,进军大西南的广元战役,成都战役等等。1948年,为7军20师58团2营6连副连长,奉命攻打太原牛驼寨。身先士卒,舍生忘死,英勇杀敌,荣立特等功一次。1949年,在陇东追击战盐关镇战斗中,率领一个连以少胜多,顽强拼搏歼灭了敌人一个团,切断胡宗南与马鸿逵之间的联系。浴血奋战,自己的肠子流出来都不知道。荣立特等功一次。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的第四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他一生中先后六次负伤,十一处留下伤痕,胳膊短了一截,为二等甲级残废军人。荣立过特等功二次,大功一次,三等功六次,被授予“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1950年9月受邀在北京参加全国战斗英雄大会。中国人民解放军英雄模范名录第三卷,详细记录了杨玉娃的立功事迹。
  多次受到彭绍辉将军等领导的接见与鼓励,五十年代在京疗伤期间,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代表毛主席曾到陆军总医院看望、慰问杨玉娃同志。
  1957年到65军工作,任侦查处处长。193师577团参谋长。65军教导大队副队长、代理队长。
  1970年,杨玉娃因病离休,享受副师待遇,居住清徐。他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本色,与当地老百姓血脉相连,共同劳动,种粮养畜,帮贫助困,乐善好施。
  他经常应邀去学校、军营进行演讲,是人民大众学习和敬仰的楷模。
  杜府文,1932年12月24日生。清徐王答村人。
  1948年7月前在小学、中学读书。1948年11月考入解放军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1949年9月毕业,分配到军委三局电台工作。1950年10月19日参加抗美援朝。是“志愿军司令部”先期入朝的四名报务员之一。入朝的当夜,他坐着卡车,怀里抱着电台,跟随彭总的车队艰难行进在朝鲜坑坑洼洼的山路上。在朝期间,一直在彭德怀、洪学智身边工作,在志愿军总部担任报务员和基层领导。
  1950年11月25日,天刚刚闪亮,敌机突然来袭击大榆洞,把非值班人员都堵在住房,杜府文与许多战友只好爬在厨房里,敌机轰炸扫射一阵就飞走了,值班室大火冲天,浓烟滚滚,有两位参谋牺牲了,其中一位名叫杨永福,后来才知道他就是毛岸英同志。
  1953年,因为在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全年完成任务好,没出半点差错,荣立二等功。获朝鲜三级国旗勋章。晋升为副连级。195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授予中尉军衔,担任电报站站长。后又改编为通讯枢纽部,杜府文任收信台主任。荣立三等功一次。1957年秋回国,调到沈阳部队海城驻军的通讯部门。曾任连长、副营长、师司令部参谋等职。1960年晋升为上尉。1963年晋升为大尉正营职。
  1971年1月离职休息,回到清徐。享受副团职待遇。
  杜府文回乡后,老当益壮,发挥余热,先后在露酒厂、县社、药材公司义务帮助指导工作。积极组织老干部开展学习活动,锻炼身体。学习英语,热心公益活动。团结邻里,乐善好施。为清徐县政协六届至八届委员。无愧于革命军人的本色,无愧于人民功臣的称号。
  祝愿杜叔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姚子廉(1918年—1990年3月17日)清徐县庄子村人。
  1937年跟随王立岗参加革命,历任太行二分区战士、班长、侦察参谋。1940年参加百团大战,在白晋战役中立有战功。1942年进入延安抗大学习半年。长期在陈赓,谢富治兵团征战。1945年9月至10月参加上党战役。1946年参加同蒲战役,晋西南战役,汾孝战役。1947年8月挺进豫陕鄂,截断陇海铁路。1947年10月参加伏牛东麓战役。1948年4月参加洛阳战役。1948年11月参加淮海战役。1949年4月参加渡江战役,突破九江江防。1949年5月参加南昌战役。1949年7月参加云南剿匪。
  南征北战,九死一生,打遍了大半个中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历任指导员、教导员、团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从1960年起任69医院政委,昆明军区总医院政委。1970年回到故乡清徐,离职休养,行政12级,正师级待遇。
  姚子廉的一生战功卓著,浑身伤痕累累,军功章多的数不过来,充满传奇色彩。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他荣立大功一次,在庆功宴会上,上级领导实行拉郎配,将全军最漂亮的女文工团员吴婉君钦点给了他,两人英雄爱美女,美女敬英雄,演绎了一生的幸福婚姻。
  姚子廉立党为公,廉洁清正。在战场上是英雄,在和平年代是楷模。
  50年代,姚子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精简人员,带头让妻子退职,让随军的母亲返回老家。
  70年代,姚子廉任清徐商业局军代表,其三儿子结婚时,给儿媳妇买的是山西产的铁锚牌自行车,硬是将紧俏的凤凰自行车证劵分配给别人。
  从1982年到1990年,姚子廉卧床养病八年,年轻时在战场上拼杀留下的旧伤复发,疼痛难忍,在剿匪战斗时腿上有被火抢打进的散弹片遗留,致使小腿萎缩。
  背部的刀伤一片连着一片,惨不忍睹。
  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他都流着眼泪,怀念着牺牲在战场的战友。
  用狮子的力量去奋斗,用菩萨的心肠善待人。姚子廉用自己一生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篇对祖国、对人民、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壮丽诗篇。他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千古永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