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释名?顾名思义,释即解释,名即称谓。东汉末刘熙撰有《释名》,是一本训诂学专著。
在“鼓风机”可以叫做“佩奇”的今天,还有释名的必要吗?释些什么好呢!错释是要误人的。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那就自己释自己,大不了误己。
父母相差11岁,年轻时各自丧偶。父亲带着大姐,母亲领着姐姐、二姐共组新家,过几年添了最小姐姐。这种家庭构成,现在不能说有所回归,事实上一直存在。
我是老来独子,起名“杜随新”,绝非仅仅照母亲的说法:希望我根随新事物、紧随新时代。遥想当年堕地时,“爷娘欢喜亲朋贺”,随了爹妈的心才是本意。
1972年秋,以“杜随新”报名入小学。新书包绿色背带上,二姐用钢笔写好描粗“杜徐新”;告诉我以后改用清徐的徐,缓缓慢慢,总比随随便便强。这样明目张胆偷梁换柱,哪能随母亲心,只好作罢。
1975年,父亲时任商业局长,找关系给母亲、小姐姐和我落实农转非,户籍员白纸黑字在户口簿里录成“杜随心”。不知何故,三至七年级当运动员,城关公社运动会、县运会印制秩序册,也弃“新”偏“心”。
1981年寂寞的17岁,急不可待逃离高中校园,茫然踏入大千社会。同年底,商业系统大招工,填表沿用了本名,人社档案就此板上钉钉不得变更。
1985年颁领身份证,自然与户口名一致。现如今,也释然认同报社副刊编辑们为我署此三字。
上周,同事侯哥送我《王阳明传习录再传习》(2019年1月出版),是他恩师洋洋四十余万字新作。书中写到明人冯柯批评王阳明论涵养,作者进一步阐解:“涵养”就是随时随地“养心”……我指给太座反复读这一句。真笨得要命,随时随地养心,指的不就是“随心”你老公我嘛!
百度成语随心所欲,出处有二:《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个不能安分守理的人,一味的随心所欲。因此发了癖性。”随心所欲,是我所欲?非我所欲?无欲则刚。
前五十载,半生蹉跎,随波逐流,心如止水;后几十年,亦复如是,随遇而安,新知念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