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困顿时,和睦的家庭更显情真意切;悲伤时,和睦的家庭抚慰心中伤痛;重压下,和睦的家庭给予前进的力量。
在徐沟镇张楚王村,张永平一家便是这样一个温馨幸福的和睦之家。张永平嫁给丈夫时,公婆都年事已高,还患有慢性病,永平的公公患有慢性胃炎,需要常年服药,但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近80岁的老人竟然主动悄悄放弃治疗。2017年3月,永平公公的病又加重了,时不时的胃痛泛酸水,甚至有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下。在村卫生所看了十多天也不见好转,可老人怕花钱说什么也不愿意去医院治疗。这时张永平从亲友处借了600多元,强行将老人扶上车送到医院,经过医院精心治疗老人的病情大有好转。看到公公的病情得到控制出院了,张永平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永平近70岁的婆婆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平时走路都困难,同时她还患有严重的老年病,病情发作时,常常被折磨得苦不堪言。每当这个时候,永平总是耐心开导她,还想方设法买一些抗风湿的有效药物,缓解婆婆的病痛。张永平不但从生活上关心两位老人,给老人买衣服和礼物,更从精神上关心他们,一有时间就陪着他们说话聊天。在老人生病期间,夫妻俩人更是悉心照料,尽量满足老人的要求,让老人感受到慰籍和快乐。每每看到永平在家里和田间来回奔波操劳,永平的丈夫心中满是心疼,同时更为能娶到这样一个孝顺父母、吃苦耐劳的好妻子而感到自豪。
在张永平看来,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她与丈夫结婚多年,夫妻二人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处理家庭的重大事项时,夫妻俩总是本着共同商议决定,无论是谁提出的,只要是合理的建议,就求大同,存小异,做到办每件大事双方都能达成一致。她们勤俭持家,合理安排家庭经费,从不铺张浪费。永平跟丈夫都是经历过苦日子的,自然也就懂的节俭持家,她和丈夫常教导一双女儿:“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家里面的每样东西能修复利用的,她们从来不轻易地丢弃,尽量使其再发挥作用。可以说勤俭节约的意识已深入到她们家每一个人的心中,并成为她们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许多人问永平:“为什么你的家庭如此融洽?”她笑着说,只要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思考问题,那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多年来,二人携手相伴,从没红过一次脸,从没斗过一次嘴,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没有不羡慕她们这对夫妻的。在张永平家里,虽然每个人的性格、文化、喜好都不相同,但是家里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她们都能够互相体谅、宽容谦让,这才有了她们今天互敬互爱、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
真心待人是张永平全家的处事态度,日常生活中,只要亲朋好友、邻居有事说一声,她都尽其所能帮忙,她们一家人与邻里关系可谓亲如弟兄,情同手足。有一次,他的邻居身患重病,一时承担不起医药费,虽然自己家庭也不富裕,但当张永平得知这个消息后,还是毅然拿出了自己准备给女儿上学的钱,帮助邻居渡过了难关。
居住在同一村子里的两位老人,子女都在外面打工,家境也比较困难,张永平夫妻俩得知两位老人的境遇后,向这对老人伸出了热情的双手,不仅多次上门嘘寒问暖,照顾他们的生活,还时不时买上一些新鲜蔬菜、水果送给这对老人,令两位老人十分感动。张永平说她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张永平一家几十年如一日,他们夫妻恩爱、孝敬老人、关怀子女、热心助人、邻里和睦,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小事、点点滴滴的真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赢得了周围人们的赞许。
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温暖了,我们的社会也才会更加美丽、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