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俗称新年、新春、大年、过大年等,“大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大年”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开始便“忙年”了,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新年才算结束,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萧瑟的季节寂寞的天空下,节日只会提醒“游子”们该回家了,看看久别的故土,看看年迈的父母,看看自己的过往。但是现实的境遇却让那些身在天南海北、异国他乡的“游子”们无法脱身,只能思念、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到了,要常回家看看,不要让自己暂时的借口成为不回家的理由,而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终身遗憾。为此他们收拾行装,不辞辛劳、不远万里地回家过年。主要意义就在于能和父母、亲人团聚在一起,吃几顿团圆饭,叙叙家常,共享天伦之乐。
除夕夜,我们家大人和孩子们一起看“春晚”节目、一起玩扑克、一起包饺子。感觉今年“春晚”的小品、相声、歌曲等节目比去年办得更精彩、更丰富了。我们家最喜欢的就是语言节目了,今年语言节目的演员阵容十分强大,聚集了相声新生代演员、脱口秀人气演员、影视演员以及喜剧实力派演员。阵容搭配独具匠心,跨界组合效果充满惊喜,全方位覆盖了不同年龄层观众,满足了不同受众需求。在此时,全家人欢聚一堂,“春晚”节目看得开心,扑克玩得愉快,饺子包得多种多样,让人感到口齿留香。这个夜晚是一个令人兴奋而又精彩难忘的“除夕之夜”。
春节来了,人们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恐怕就是穿新衣了吧!人们都把刚刚买的一尘不染的新衣穿上,蹬上一双崭新的鞋子走出家门与亲朋好友相互拜年,大家非常高兴,人人都把笑容挂在脸上。一句句“春节好啊”、“祝你春节快乐”、“春节愉快”等等的新年祝福语在人们口中传递着。而我在过大年时,最关注的事就是在大年初一早早的醒来,给孩子们枕头下放个压岁钱,寓意是让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顺顺利利,开开心心;让孩子们早上起床时就感受到长辈们满满的爱和深深的祝福!然后,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坐在餐桌前享受着一年中最丰盛饭菜,孩子们最期盼的就是吃饺子了,因为过年包饺子要包12个(润月13个)硬币,寓意是吃到硬币一年会发财。望着孩子们拿到压岁钱的欢乐笑脸;感受着孩子们吃饺子时,每吃出一个个硬币都呈现出的喜悦心情,我心里特别高兴。面对孩子们给我们爷爷奶奶辈的拜年祝福的场景,我是无比欢心。孩子们给我们长辈的拜年祝福词是:“大年初一问个好,健健康康身体好,快快乐乐没烦恼,平平安安天天好,红红火火年年好,一年更比一年好,幸福快乐永不老”。这种浓浓的“春节”气氛,让我们全家人真正体会到了生活无比的幸福。
东方风来满目春,幸福快乐誉满城。春节总是和春天一起来到人间,风儿慢慢地变得柔和了,阳光慢慢地变的明媚灿烂起来,小河解冻了,潺潺地流淌着,花草的根在地下蓄积着力量,等待着和春雨、春风的约会,等待着“万草千花一晌开”的时候,季节的舞台上悄悄地变换着角色,大地正在酝酿着绿色的梦,因为春天即将要到来!
生活是幸福的,春天是美好的,今年愉快的“春节”更是让人难忘的!
炮竹声声辞旧岁,总把新桃换旧符。一转眼,一年一度的春节又过了。没有人可以改变过去,也没有人可以掌握未来。让我们调整好心态,客观地总结过去;快乐地拥有现在;睿智地憧憬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