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清徐碑碣选录·北京龙林山梵宇寺记》见碑文署名:前右街僧录戒明大师,知其甚有来头,能请为梵宇寺撰碑,定有奇文异彩。几番捧读,甚觉原文点断校注多有欠妥,以致全文读来梗阻费解,遂生一探究竟之意。于是寻碑拓,谒胜迹,详典籍,释阙疑,数日之内,似有所得。今以不才,重新解读;分句捋节于前,注词释意而后。既享同好,更求赐正。【概述】清徐县龙林山梵宇寺内,有青石古碑一块,距今一千年有余,碑体保存较好。因其珍贵,现以玻璃罩保护。碑字刻痕较浅,多字模糊不清。以额为题:“北京龙林山梵宇寺记”。碑文以佛事之兴入笔,从渊源承载,修葺经历,到时序更迭,胜境大观;穿插以故事传奇,点缀于名人呼应。蕴涵丰富,不失脉络畅通;褒赞从容,犹见言辞得体。虽意蕴不能尽解,然知斯文也,非裁文炼字之行家里手难以为之。【碑文】北京龙林山梵宇寺(1)记前右街僧录(2)戒明大师赐紫囗囗撰
粤自调御归真之后,摩腾入梦以来(3),黄眉白足以囗肩(4),雁塔鸡园而接翼(5)。神州列郡,争修住佛之宫。名山大川,竟构安僧之宇。由是缁徒孔炽,花界岿然(6)。敻古弥隆(7),其来绵远。
此梵宇寺者,考其首建,罔测岁时(8)。重兴自皇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因有高僧正新遗址。仿鹫峰(9)而取様,依庐岳以开基。台榭侵云,林峦架日。南临石壁,邻道绰之灵踪(10);北倚仙岩,接观音之圣境(11)。地形塽垲(12),山势幽奇,遂感名人,荐兴法宇(13)。其先,高僧怀璧,本清源县永宁寺受业。披寻海藏(14),游翫云山;后届伽蓝(15),欣然驻足。备见祥云缭绕,圣众盘旋;天乐满空,琼楼涌地。复观三佛化现,喜不自胜。稽首囗云:“斯为何所?”佛言:“此是古之龙林梵宇寺也!”俗传马獵,未闻所出也,其诸瑞应,胡可囗论!又聆空中圣众言曰:“愿化一水,以供众僧。”甘旨澄清,迄今而溢,因号圣龙泉也!岂唯耿恭囗囗(16),感醴水于井中,贰师祷虔(17),获清流于山下。
自迩神祇幽赞,雁鼠呈祥(18)。偹述体征,勒诸铭记,其雁塔者:寺有僧疾,日久不痊,医者诊之,药须雁肉,寻有白雁堕在庵前,其所患人应时除愈。讶其神徳,建塔葬焉!相次,寺中又有二鼠寄生象内,常食斋余。后僧忽言,尔为畜趣
(19),信心人物(20),汝实难消。二鼠寻殂
(21)
,感而置塔。讵比嗈嗈塞上,唯传苏武之书(22);唧唧仓中,空受李斯之叹(23)。
其后师资继踵,相囗住持,招引信心,迭兴福事。至德宗贞元十二年(24),复有高德(25),法号凝之,非弥勒下生,即文殊托质。所度上足
(26),愿礼五峯(27),到彼见师,恒随于后。旋归旧
囗(28)。咨问所因,师曰:“汝勿怀疑,吾常在此囗囗”,钵内化出台山,忽于变现之间,不异清凉之境,因造文殊石塔一所。至贞元十三载囗工,七日之中,多般化现。
继兹盛美,何代无囗?今有囗囗寺主大德,法名全彻,金山降祉,璧月储辉(29)。早穷居士之经,晚习弥陀之教(30)。近宗善导,远绍莲提(31)。不弘南祖之佳猷,偏善西方之法事(32)。五音和雅,振铿金撃玉之声;二赞(33)精通,有夺席建瓴之辩(34)。乡州请益,缁素推称(35);道化既隆,兴修囗囗。始从天佑十五年当寺出家,至长兴三年(36)勾当院务。相次与师同盖佛殿、装饰三尊,并建僧堂厨库。干乾祐元年(37),增盖观音殿一座,并装彩功德。天会元年(38),盖罗汉堂三间,内置罗汉一十六尊。八年又建斋楼一所,从是莲宫洞启,佛事精严。如净土之移来,似灵山之化出。
今以大德志归极乐(39),年近从心(40),恐坠芳猷(41)。命书实録。囗也,才非吐鳯,道昧降龙,愧无游夏(42)之词,囗述囗融之囗。杂陈梗槩,甚负忸怩。其诸山界庄田,具如别记。
时大汉天会七年岁次丙寅(43)八月癸已朔二十五囗巳记
讲维摩经僧青莲(书丹)
【注释】
(1)【北京龙林山梵宇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太原定为北都。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又改太原为北京。沿至后唐五代。‘龙林山’,在山西省清徐县城西二十多公里处,有古寺称梵宇寺,又称马鬣寺,古人有称马獵寺、马略寺或龙林寺等。故此碑有“古之龙林梵宇寺也!俗传马獵”之句。
(2)【前右街僧录】:‘前’:曾经是,已离任。僧录司是官署名。中国古代朝廷的中央机构之一,掌管有关僧侣等相关事务。唐宪宗元和年间,于左右两街功德使之下设置僧录司,僧录司中,除僧录、副僧录之外,尚有讲经首座等。后沿至南宋时废除。戒明大师是‘右街僧录’并曾得到过皇上恩赐。
(3)【粤自调御归真之后,摩腾入梦以来】:
‘粤’文言助词,无实际意义。‘调御’,引自“调御丈夫”,调御丈夫是佛号之一。调,调理心性,御,控制行为。此指佛成正果。‘摩腾’,佛名摄摩腾,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明帝夜梦金人飞空而至,即指此佛。全句意即:自从我佛修成正果,开教并传入中国以来。
(4)【黄眉白足以囗肩】:黄眉僧人、白足和尚,中国古代名僧,也多称‘紫髭白足’。文人笔下泛指有德行之僧人。
(5)【雁塔鸡园而接翼】:雁塔,即长安大雁塔,又名“慈恩寺塔”。鸡园:指鸡头摩寺。佛教传说中的圣地。本句喻为境内礼佛寺院和佛国圣寺,像翅膀挨着翅膀一样亲近。
(6)【缁徒孔炽,花界岿然】:‘缁zi徒’,本意为僧侣;‘孔炽’,本意指很兴盛;‘花界’指佛寺。唐元稹有“晓入白莲宫,琉璃花界浄”句。全句意为:(全国各地)僧众非常兴盛,寺院宏伟庄严。
(7)【敻古弥隆】:敻,多音字。读xiong时作‘远,辽远’。敻古弥隆,即从古以来就很隆盛。
(8)【考其首建,罔测岁时】:意即,论其开始创建,不能推算其年代。‘罔’多意字,此指‘不’或‘无’。
(9)【鹫峰】:灵鹫山,印度名山,是古代印度佛教的圣地。
(10)【道绰之灵踪】:道绰,(公元562~645) 净土宗实际创始人。在佛教净土宗史上,昙鸾被追尊为初祖,他被定为二祖。俗姓卫,唐朝时并州文水人。十四岁出家,后住交城玄中寺(亦称石壁寺)。‘灵踪’,指僧道的足迹行止。此指交城玄中寺。
(11)【观音之圣境】:应指天龙山之大观音古塔。该塔建于高崖之巅。时为一方名胜。
(12)【塽垲】:读shuǎng kǎi ,高朗干燥。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漕矩咤国》:山川嶾嶙,畴垄塽垲。
(13)【荐兴】:‘荐’:此指频仍,接连不断。‘兴’:起或发生,感发联想。
(14)【披寻海藏】:披寻(研究)佛教经典。‘海藏’,佛教用语,相传佛教大乘经典藏在大海内龙宫中。
(15)【伽蓝】:原意是指僧众共住的园林,即寺院,亦指佛教清净之地。
(16)【耿恭囗囗句】:东汉永平十八年五月,耿恭固守疏勒城(今新疆喀什)匈奴兵城下堵绝溪流。官兵焦渴困乏,耿恭亲领士卒挖井,万难之下,泉水涌出,众人齐呼万岁。北匈奴人顿感意外,以为神明助汉,于是引兵撤退。
(17)【貳師祷虔句】:后汉书:“闻昔贰师将军(指西汉李广利)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
(18)【神祇幽赞,雁鼠呈祥】:‘幽赞’:谓暗中受神明佐助。语出《易·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於神明而生蓍”。‘雁鼠呈祥’:指梵宇寺中‘雁肉治眼’和‘二鼠自毙’的佛法应验之两则故事。详见下文。
(19)【畜趣】:佛教语。因果六道(六道轮回)之一。众生由业因之差别而趣向之处,有六所,谓之六趣。
(20)【信心人物】:信心,虔诚信仰宗教之心,本句释意为‘有虔诚信仰人之供物’。
(21)【尋殂】:寻:此指继续、继而或接着之意;‘殂cú死亡,殂落、殂陨等。
(22)【嗈嗈塞上句】:‘嗈嗈’读音为yōng yōng,象声词,此指雁鸣声;蘇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西汉时出使匈奴被扣,前后共有十九年。被流放于千里荒原北海(今贝加尔湖)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下,不畏强权,仍然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传说苏武曾以雁传书于汉庭。
(23)【唧唧倉中句】:‘唧唧’:鼠叫声,‘李斯’,佐秦始皇大治天下,后招妒被害。《史记李斯列传》载:李斯,上蔡人。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厕中鼠食不之洁,又见人和犬便生惊恐。再观仓中鼠,居所宽敞,食物丰厚,更无人犬之忧。于是叹道:“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后称:‘李斯鼠叹’。
(24)【贞元十二年】:即公元796年。‘贞元’唐德宗李适(kuò)年号。
(25)【高德】:此指高僧。《金石萃编》:有“苦行异人,慧心高德,皆通九部,咸晓二禪,乃振锡来仪。”句。。
(26)【上足】:犹高足。徒弟的美称。王勃《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并禅师之上足,而法门之领袖也。
(27)【愿礼五峯】:‘愿礼’,持愿和礼佛;本句意即:持愿礼佛于五台山佛地。
(28)【旋归旧囗】:‘旋归’即回归,《诗·小雅·黄鸟》:“言旋言归,復我邦族。”
(29)【金山降祉,壁月储辉】:‘金山’:佛国圣地,《佛地经论(七卷)》有‘七大金山八大海水’之载。‘璧月’:明月之雅称。本句借金山和璧月,以喻高僧的天赋佛性和内在的精妙修为。
(30)【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称‘一九之教’,‘一九’则指弥陀所立之九品往生,故称弥陀之教。
(31)【近宗善导,远绍莲堤】:善导大师(613-681年)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二代祖师,师从道绰,所著佛典颇丰。‘莲堤’:喻《莲花世界》,按《华严经》云:。‘莲花世界是庐舍那佛成道之国,一莲华有百亿国’亦省作‘莲界’、‘莲境’。佛教净土宗又称为莲宗。本句意为:近而言之,则以善导大师为宗;远而言之,则上溯庐舍那佛的莲花世界。
(32)【南祖佳猷,西方法事】:南祖即禅宗六祖惠能禅师。其弘化于岭南,乃佛教禅家南宗之祖。西方法事,西方三圣又称阿弥陀三尊,乃是净土宗专修之尊。全句意为:释全彻未入禅家南宗门派,偏成净土宗门人。
(33)【二讃】:‘讃’:对于佛教经典的论述。‘二讃’可多解,解一:对于《大乘经》《小乘经》的论述;解二:专指善导大师所著净土宗经典《法事讃》和《般舟讃》。
(34)【夺席建瓴之辩】:‘夺席’《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正旦朝贺,百僚毕会,帝令羣臣能说经者更相难诘,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后引为:才力超群。‘建瓴’,在屋顶倒水,下流极快。建:倒水;瓴:盛水的瓶子,或指瓦沟。全句意为,凭借超人的才智,连珠般流利地讲演和辩答。
(35)【缁素推称】:缁素:拼音zīsù,意即黑和白,缁素推称,指僧与俗都加以举赞。
(36)【长兴三年】:公元932年,‘长兴’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年号。
(37)【乾祐元年】:公元948年,‘乾祐’是后汉高祖刘知远开始使用的一个年号。后汉隐帝刘承佑即位沿用。
(38)【天会元年】:公元957年,‘天会’是北汉睿宗孝和皇帝刘钧的年号。
(39)【志归极乐】:僧人离世,称往生极乐净土。‘志归’即在世时预意即将归去。
(40)【年近从心】:即年龄将近七十岁。‘从心’,出自孔子:“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句。
(41)【恐坠芳猷】:恐使美好的事迹埋没和流失。‘猷’此指功业、功绩。如:猷绩(功绩) (42)【游夏】:孔子学生,孔门十哲之一,长与文学。见《论语·先进》。
(43)【大汉天会七年岁次丙寅】:“岁次丙寅”,据多处稽考,居然是谬误之笔!天会七年(963年)本应是“岁次癸亥”,而“岁次丙寅”者,正好是三年后之天会十年!或因撰者、书者、刻者,时间前后各别,抑或混淆所致?不敢妄断,唯可存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