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特别*关注总第3346期 >2018-12-26编印

深切纪念毛主席诞辰125周年
刊发日期:2018-12-2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毛泽东对彻底唯物主义的贡献
  郭铁成
  125年前的12月26日,在中国湖南省一个叫作韶山冲的小村庄里,毛泽东诞生了。他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83年,却使这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毛泽东领导人民战胜了奴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主义,战胜了掌握全部国家机器的官僚买办资本主义,建立并领导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他还领导人民战胜了世界上最强大帝国主义的侵略,无私支持了全世界一切被剥削、被压迫人民和民族的正义斗争。这些丰功伟绩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然而,他的贡献远不止这些。
  毛泽东一个突出的贡献在于他的思想。毛泽东出生的时候,古老的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旧文化已经完全不中用了。改良的路走不通,农民起义的路走不通,英美资本主义的路走不通。要实现民族独立、自由、民主、富强,找到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必须破除旧思想,建立新思想。毛泽东创立并实行的彻底唯物主义,实现了中国思想史的哥白尼式革命,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把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
  毛泽东的彻底唯物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这就是实事求是的世界观、人民民主的历史观、全面发展的人生观。
  实事求是的世界观
  彻底唯物主义在哲学领域的表现,就是实事求是的世界观。毛泽东没有像中国旧哲学家那样,热衷讨论个体修养和出人头地之道;也没有像西方传统哲学那样,抽象讨论世界的本体及其范畴,而是把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把本体论与实践论统一起来,创立了实事求是的世界观。他所说的实事不是职业哲学家口中的神秘物,“‘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毛泽东一生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洋,不信邪、不怕鬼、不动摇,不遗余力地同形形色色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机会主义、实用主义、经验主义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实事求是就是他战无不胜的锐利武器。
  实事求是就是有则有,无则无,是则是,非则非;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实事求是不是不犯错误,而是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的实践过程。毛泽东口头经常说的三个词——“靠不住”、“不一定”、“还要看”(散见于毛泽东全部文稿中,参见《毛泽东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七卷第447、454页,第八卷第325页;《毛泽东传(1949-197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442、800、902、910、1289页),是实事求是的通俗表达。第一段,感性认识阶段,毛泽东总是提出“靠不靠得住”的问题,或者直接提出“靠不住”的质疑。因为分析问题、作出决策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但客观实际并不是现成的,事情往往并不是看上去的样子,人们的感觉、直觉、印象经常不自觉失真。只有经过对事实客观性、真实性的多次质疑,把情况搞清楚,客观实际才呈现出来。第二段,理性认识阶段,人们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展开分析,得出一般判断。这时,毛泽东总是提出“不一定”的质疑。为什么不一定呢?因为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往往造成认识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所谓错综复杂,是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处于多种矛盾中,矛盾又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又是多方面的,矛盾着的各个方面之间又存在同一性和斗争性;而矛盾又是现实的生动的,总是在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现实、质量和数量、肯定和否定等一系列矛盾运动中表现出来。只有经过“不一定”的多次质疑,交换、比较、反复,才可能得到比较全面、比较准确、比较深入的认识。第三段,实践阶段,精神、思想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正在证明中,这时毛泽东总是提出“还要看”的质疑。一是看人的认识在实践中行不行得通,究竟对不对,对的就坚持,错的就改正;二是看实践的未来发展趋势,充分考虑各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和各种可能性,见微知著,更新认识,争取主动,引领未来。这一点更重要,因为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今天是客观的,明天就不是客观的了;今天是合理的,明天就不是合理的了。“客观实际是错综复杂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的头脑、思想对客观实际的反映,是一个由不完全到更完全、不很明确到更明确、不深入到更深入的发展变化过程,同时还要随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页)毛泽东的唯物主义之所以彻底,就在于他不仅承认客观现实,而且同时承认一切客观现实都存在于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之中,都是联系的、发展的、变化的,因而都是可以分析的,可以认识的,可以改变的。
  人民民主的历史观
  彻底唯物主义在社会领域的表现,就是人民民主的历史观。毛泽东没有像中国旧思想家那样,以帝王思想和君臣父子秩序为基础看待历史活动;也没有像资产阶级思想家那样,以资本的权力和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来解释历史过程。毛泽东把实事求是的哲学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矛盾运动的过程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统一起来,提出了人民民主的历史观。
  在毛泽东看来,人民民主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当什么家?做什么主?首先就是人民的经济民主,人民与生产资料充分结合,充分就业,管理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享受工作、休息、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权利;其次,人民的政治民主,人民参加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管理公共事务,管理国家机器等上层建筑;第三,人民的文化民主,人民能够通过文化传媒表达意见,维护权益,揭露错误,弘扬正气。第四,人民的社会民主,人与人之间建立同志式的平等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总之,毛泽东所说的民主,关键是人民必须管理上层建筑。不能把人民的权利问题了解为国家只由一部分人管理,人民在这些人的管理下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障等权利。
  毛泽东的民主观不同于欧美模式的民主,也不同于苏联模式的民主。欧美模式的民主具有最完善的民主形式,它在形式上是全民民主,一人一票,但实际上是资本的民主,如果你是雇佣劳动者,无法进入利益集团,那么这种民主事实上跟你没有任何关系。苏联模式的民主,在形式上也是全民民主,甚至苏联共产党都是全民党,但实质上是官僚的民主,如果你是普通群众,进入不了特权阶层的“小圈子”,那么这种民主事实上也与你没有任何关系。毛泽东的民主观,强调人民群众人人起来负责,实质性地管理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不仅能够选择管理者,而且能够制约管理者,而且直接参加到国家管理中来。这种民主的本质是巴黎公社式民主。毛泽东的唯物主义之所以彻底,就在于他承认民主是利益的平衡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总是追问谁作主、为了谁、谁受益,强调通过民主保证人民大众的核心利益。
  全面发展的人生观
  彻底唯物主义在价值领域的表现,就是全面发展的人生观。在一切信奉私有制的人看来,人的本性是片面的、单调的、凝固的,除了自私还是自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除此而外再无其他。中国旧道德家满嘴仁义道德,但实际上非常狭隘,中心思想就是一点——吃小亏占大便宜,甚至为此不惜出卖原则,甘做统治阶级的驯服工具;西方资产阶级人本主义看不到具体的现实的人,把抽象的人权和人的自然属性当成人性的全部,主张一切从“爱”出发。毛泽东则把人放到现实的、发展的、丰富的社会关系中来理解,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生观。这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观点一脉相承。
  所谓德,就是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传(1949-197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121页),不仅一时一地为人民服务,而且终身为人民服务。特别是在国家、民族、集体的利益与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要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甚至为公共利益可以牺牲个人利益。毛泽东就不仅牺牲了个人的利益,而且牺牲了家人的利益,他的一家为人民革命死了好几个人。毛泽东的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彻底的,就在于他看到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会产生私心,资产阶级法权不能全部消除,因此要用公心克服私心,对资产阶级法权加以限制,不断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而不是相反,提倡物欲横流,纸醉金迷,把人变成野兽和魔鬼。毛泽东是无私的,毛泽东的理想人格——“白求恩人格”,最根本的是“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0页)
  毛泽东相信“除恶就是行善”。(《毛泽东传(1949-197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00页)为人民服务不仅仅表现在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大无畏精神,当人民利益受到损害时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毛泽东说,彻底的唯物主义是无所畏惧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毛泽东本人就准备为了人民的利益把自己跌得粉碎,为了人民的利益下地狱。他生前已经把自己的死亡方式做了充分的设想,做了充分的准备。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是:“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著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98页)这个评价,也适用于毛泽东自己。
  所谓智,就是要做有文化的劳动者,劳动人民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学得彻底,用得纯熟;而且要怀疑,提出反对意见,敢想,敢说,敢做。
  所谓体,就是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毛泽东《体育之研究》,参见《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32页)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锻炼身体,保卫祖国。“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毛泽东诗词全集赏读》,陕西出版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51页)“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诗词全集赏读》,陕西出版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45页)
  毛泽东的人生观还有一个简单的表述,这就是他题写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团结就是对待人民,对待同志;紧张就是对待学习,对待工作;严肃就是对待原则,对待纪律;活泼就是对待身体,对待情志。对于毛泽东全面发展的人生观,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的赫克托·温特说:“他最伟大的成就是他在国内所进行的对人的改造:创造一种新人,这种人把理论与实际、理想与行动、优美与力量结合起来;他的动机不再是自私自利,而是对集体的热爱。这种人将不留在最有学问或最有权势的人们当中,而是处在最贫穷、最卑贱的人们当中,以提高人的尊严。”(新华通讯社编译《举世悼念毛泽东主席》,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180页)
  毛泽东是个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对中国和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彻底唯物主义,必然要伤害到既得利益者——剥削者、压迫者及其一切依附他们、为他们服务的阶层,因此,毛泽东的一生特别是在他死后,不乏反对者。对此毛泽东在生前就是非常清楚的,西德总理勃兰特在悼念毛泽东时说:“对一部分人来说,他是希望,对另一部分人来说,他是思想政治上永久的挑战。两种情况都将继续存在。”(新华通讯社编译《举世悼念毛泽东主席》,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104页)据说信奉人性自私的精英一听到毛泽东赞成大公无私的理想,便立刻大叫起来:如果人人都成为雷锋,那还是人了吗?那生活多没意思啊!这些精英都是“三季人”,他们对无私这个“第四季”是从来、未来都不可能知道的。
  毛泽东已经离开我们42年了,但毛泽东思想一刻也没有离开,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核。毛泽东的一生,总是站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一边,一到人民中间,毛泽东就是多数派。
  毛泽东从未离开,他就在人民中间!毛泽东的光辉思想和事业不仅是巨大的历史存在,而且是巨大的现实存在。
  怀念毛主席
  梁青山
  宝地韶山冲,天地造奇峰。秀水凝潇湘,湘江飞蛟龙。日月之精华,山秀人杰灵。泽润华夏地,日出东方红。南湖画舫上,扬帆为工农。颠覆旧世界,乘风破浪行。镰刀斧头旗,无往而不胜。先苦其心志,益其所不能。自信高一切,豪气贯终生。井冈根据地,工农立新政。飞越大草地,翻过雪山顶。延安宝塔山,歼寇又东征。决胜千里外,运筹帷幄中。笑谈间歼敌,出鞘必亮锋。军事才华展,诗文堪称雄。抗美把朝援,强敌敢抗衡。联军纸老虎,停战签协定。打得一拳出,立国保安宁。奋发又图强,两弹和一星。数风流人物,功垂万古青。建设新国家,欣欣又向荣。过路不拾遗,夜无关门声。为人民服务,处处遇雷锋。力挽千秋业,刹住腐败风。不赋风花月,正气立人生。而今从头越,复兴中国梦。人民万万岁,怀念毛泽东。
  纪念毛泽东
  潘孝杰
  日炫东方红满天,同学少年出韶山。信奉马列救华夏,主持共党震宇寰。凛凛枪杆出权政,星星之火必燎原。二万长征趟险恶,持久游击斗艰难。一绳缚得东洋寇,乘势张网困蒋顽。光辉思想试金石,两弹一星敲门砖。生时忠贞为国愁,仙去两袖清风缠。圣贤是非众人议。千秋功过后世谈。
  国父颂
  灵猴问天
  天之娇子出韶山,盖世伟人扬巨帆。为求真理开新宇,万里长征爬雪山。带领农奴闹革命,井岗誓师火燎原。抗战八年灭日冦,雄才大略退蒋顽。人民万岁惊天地,绝代天骄震宇寰。丰功伟绩垂青史,一统江山万万年。
  纪念毛泽东诞辰
  蓝天
  红日喷薄韶山冲,湘江浪起波涛涌。井岗星火工农唤,长征歌彻遵义城。八载驱倭志如磐,阴霾扫尽九州通。社会主义奠鸿基,华夏巍巍求大同。名垂青史海深恩,万古璀璨日月功。伟人神韵似春风,莺歌花艳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