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醋都*文苑总第3340期 >2018-12-12编印

父之路情
刊发日期:2018-12-12 阅读次数: 作者:郭小凤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爸,下雪了!您还要看路去……”初冬的雪花阻挡不了父亲上路的脚步,在我的关怀中,年迈80的老父亲又出门了。
  父亲是一位公路人,他喜欢路,喜欢修路,他的心永远在公路建设上。退休后,仍然迷恋路,通过报纸、新闻时时关注全国各地的路桥建设。今年,清徐县修建县城道路美锦大街、紫林路、国道307线过城路段,父亲每日都要去工地转转。他常说,家贫不是贫,路贫贫杀人,路通百业兴。有些地方贫就贫在没有路,所以有人把修桥铺路视为善举,而“积德行善必有好报”——这“好报”就是经济富裕,群众安居乐业。
  记忆中的父亲总是忙,很少回家,越是雪天、雨天就越忙,就越惦记道桥的安危,和我们在一起谈的也是路。20世纪70年代,公路等级极为低下,都是三四级标准,路面很窄,一到下雨天,道路泥泞,无法行走,县、乡道路大部分都是羊肠小道。那时有货物出运,靠背、拉、扛,车很少,拖拉机居多,坐公交车得等半天。公路人的地位也很低,人们都认为公路人就是扫马路、吃尘土的,苦、累、脏。当时社会上说,养路工“远看像个讨饭的,近看像个烧炭的,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是个养路的”。父亲就是这样的养路工,风雨中,烈日下,冰雪天,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养好公路保障畅通,欢送四方一路平安。
  行路人,都喜欢路的平坦,只有筑路人,才知道平坦的艰难。身处工地,父亲常回想起当年修路场景。那时公路工程的建设条件非常艰苦,全部靠人抬、手搬、小平车拉运筑路材料,无论从速度、质量上都得不到提高,铺筑路基靠人工整平,小型机具碾压,基层用的二灰土,靠人工拌和,人工摊辅。最难的是沥青混合料,没有先进的烘干设备,工人使用烧土炕的方法作业,先铺上所需的碎石混合料,还不能太厚,下面垫上铁板,在炕灶内用柴烧,上面工人们不断地翻炒石子,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才能收集起来加入沥青拌和,尤其碰到下雨天还得及时覆盖。这样作业,人工多而且出料少,进度慢,而且人工拌和不均匀,质量就差下了。大多数用的是灌入式,因为炒料根本赶不上施工的需要,那时铺油路面一天最多也就是一二百米就算快的了。
  父亲爱动脑,爱学习,觉得修路不是件容易的事,里面蕴含了好多学问。“为战时修,为平时用”,全民修建国防公路,是一次道路建设高潮。今日的省道榆古线修建时叫黄古线,在清徐县碾底公社武家窑大队,村支书集合七八十人修路,父亲正值年轻,精力充沛,认为光靠男女老少挥锹舞镐,一冬修通10多公里路很难,就想办法向上级支援。不久,两台推土机、一台压路机、20辆平车、10箱炸药、数十把铁锹、镐头连同工程测设队就来了,村子立刻沸腾了。不到一个月,桥涵、构造物就全部完工,来年春播时节,有风化石路面的简易公路上就跑上了汽车、拖拉机。
  改革在深化,道路在扩展,城市在延伸,父亲也在成长,由一名普通的养路工成长为工程技术员,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走上领导岗位。期间,父亲牢记自己是党培养出的技术员,履职尽职,精益求精,认真搞好每项工程任务,和大家一起欢歌春天的故事,将208国道拓宽改建成一级公路、307国道改建为一级公路,原来的黄古线由砂砾路面改建成沥青油路,并更名为榆古线,实现了清徐境内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的路况,潇河桥、清中桥、后窑两座改线桥梁的建设更促进了清徐经济的发展。“要想富、先修路”已成为公路人的“座右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给公路事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的施工工艺不断引进来。现代化设备以及精密的检测仪器,同步碎石封层车、大型装载机、压路机、挖掘机、铣刨机、切割机、洒水车等,科学化的拌和设备,基层水稳、面层沥青混合料全部是机械化生产,装载机上料,电脑控制配合比,自动烘干设备,这样出来的材料既均匀又配比准确。摊铺机铺出来的路面厚度均匀,路面平整而密实,一天铺3-4公里是正常现象,是原来的至少10倍效率,极大地提高了路面质量等级,并为公路运行提高了安全与舒适度,再也不用遭遇颠簸之苦。无论从人工劳动还是从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效益来说,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期间,多少公路建设者,投身公路即为家,尤其是女同志,掩往日千姿百态,风沙尘土伴机鸣,修桥铺路驾彩虹。辗转工地,远离亲朋,付出了艰辛和汗水。他们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自立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顽强拼搏”公路人特有的太旧精神、大运精神,还孕育了一种公路文化。全社会对公路建设也有了新的认识,爱路护路,以路带村,以村衬路,实现了公路文明与村镇文明的“双赢互利”。公路的作用不仅仅是带动一方经济,更是推进了社会和谐文明。白石河畔、葡峰山下,桃花红,杏花白,高粱熟了,葡果飘香,望山一片绿,看村一美景,畅、洁、绿、美,荡漾着醋都葡乡的芬芳。
  来不及回味,来不及思索。随着路的变化,父亲生了白发。他感慨说路与他有缘,他依托它,修理它,改造它,是他最大的快乐。每次身临工地,放眼望着现代化建设施工的场面,恨不年轻再还童,多想学习亲自操作爱抚,怒放夕阳色彩,为民修路、为民造福。鞠躬尽瘁公路人,满腔悠悠爱路情。
  缘份,有到头的时候,路却永无止尽。它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人类文明的升华。今年港珠澳大桥建成后,父亲心潮澎湃,深为自己是公路人自豪,特别感谢党,感谢祖国,更想去看看。听说明年清徐县要修建文源路、凤仪街,父亲心花怒放,还要去路上寻找他当年的青春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