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醋都*文苑总第3338期 >2018-12-07编印

沐浴春秋
刊发日期:2018-12-07 阅读次数: 作者:姚润生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说到沐浴,人们总会说沐浴不就是洗澡吗,其实,在古代沐是专指洗头发,浴是洗身体,二者是有点差别的。沐浴不仅仅是人生活的一部分,在古代则更是礼仪的重要内容。先秦时,臣子在朝见君主前必须沐浴,否则为不忠。凡祭祀神祖前也须沐浴,以表示内心的洁净虔诚,以及对神灵祖先的敬畏。曾记得过时过节时,女人们给祖先、神灵上香之前,都有洗手的习惯,这习惯应该是前秦礼仪的传承。沐浴还是孝文化的体现,古代曾有规定,晚辈人要每三至五日烧热水供长辈洗澡;沐浴还是对来宾的尊重,接待客人时,要满足客人洗澡的要求和条件。在人世间,一直传承着为新生儿沐浴,洗礼是对婴儿最良好的祝愿,是送给他(她)的最丰厚、最美的礼物。人们还有为逝去人净身、“美容化妆”的习俗,借以表达对逝者的敬畏。在男婚女嫁前,洗澡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他(她)要以清洁的肌肤表达对爱情的忠贞,要将干净的身躯拥入情人的胸怀。在干旱少雨的黄土高原,一位父亲为使将要出嫁的女儿洗澡,他赶着毛驴驮着家里仅有的一点粮食,翻山越岭到一个有山泉的小村,换来两桶水供女儿洗澡,女儿深知水的金贵,洗澡时竟能哭不成声。从这电影《洗澡》中的一个短暂情节,也可反映出沐浴在人们的社会活动、生活中的地位。
  古人有洗温泉浴的习惯。秦始皇在都城咸阳附近的骊山脚下,将温泉砌石成池,名曰汤浴宫,是他的御洗之地。唐太宗大兴土木,扩建秦始皇建的汤浴宫,就是他和杨贵妃共享的中外驰名的华清池。在近代,蒋介石在南京郊区句容县的汤山温泉,修建了一处豪华别墅,内有供他专用的华丽沐浴。为随时享用,还专门修了水泥马路。我国的温泉甚多,有资料显示,大大小小、水温高低不同、含矿物各别的温泉达五千多处。被开发利用的却很少。然而在根本没有温泉的一些城市,居然也打出了“温泉洗浴”的招牌,这不正是挂羊头卖狗肉吗!
  在宋代,有的大户人家,在建造房院时,专门设置了浴室;在一些城镇出现了公共浴室,文人士大夫经常相约前往洗浴。澡堂沐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只是少数人的专利。而大多数人特别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是无法享用的。在我国南方,大河小溪密布,是人们洗浴的好去处。男女同沐一条河,却有约定俗成的时间、河段的区分,不会出现尴尬局面。在北方,河湖较少,男人们孩子们只在炎热的夏天,泡在河水中耍水消暑。很多人就是在耍水中学会游泳的。小时候,我胆小,父母管得严,不让我下河耍水,我没有接受到江河湖海的洗礼,是名副其实的旱鸭子。
  清(源)徐县城何时有的澡堂,我不得而知。我最早在县城洗澡是1951年的事,那年六一儿童节参加各学校的文艺汇演后,已是晚十一点,我们索性又在民房内住了一宿。次日,吃过自已动手做得早饭后,老师带我们洗澡去了。澡堂在南关街珠市巷口路西。在澡堂内,向来活泼好动的孩子们,此时却失去了天性,规规矩矩地搓洗着各自的腿臂,生怕动作大了踩塌“锅底”掉入“火坑”,真是无知可笑。多年后,我参军了。部队的卫生设施较为完善,虽是大池却有淋浴,且每周能洗一次澡。那年转业,多年在部队养成的生活习惯,无奈地改变了。初次在西亭街一个澡堂洗澡,里面的情景令我惊讶,一排通铺上,杂乱地堆放着入池人的衣物。池水混浊上面漂浮着一层泡沫,还有吸烟人丢弃的烟蒂,室内顽童戏水,打打闹闹、吵吵嚷嚷,杂乱无章烟雾瘴气的环境,令人窒息。只要动脑筋,办法总是有的。于是,买了镀锌铁皮,请白铁匠做了一个元宝型的大澡盆,可躺在里面洗涮,但有水冷得快的弊端,却也是无奈之举。
  改革开放,经济繁荣,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福祉。餐饮服务行业,为了适应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更多的追求,兴建了几处比较好的浴池,个人经营的澡堂及宾馆、酒家的浴池对外开放,给人们洗浴提供了诸多方便。随着一座座楼宇的拔地而起,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器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舒舒服服地沐浴了。为了给人们提供更高档次的享受,规模庞大的比华清池还要大的沐浴中心,像雨后春笋似地跃入人的眼帘。洗浴中心里,除大池、淋浴外,还有供特需人享用的单人或双人包厢,还有男女老幼共享的泳池。中心内还提供搓背、按摩、修脚、美甲、美发等名目繁多的专项服务。为了吸引顾客,还免费供应自助餐,正是服务到家了。
  几千年的沐浴文化,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已经超越了清洁肌肤、礼仪孝道、祝福敬畏的初衷,向更多、更广的层次发展。但愿这一古老的文化,在文明、理智的道路上,健康地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