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清风*徐来总第3337期 >2018-12-05编印

从通信工具看时代变迁
刊发日期:2018-12-05 阅读次数: 作者:张 悦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周年,这些年,随着时代发展,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可以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其中,通信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显著,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最意想不到的而又最激动人心的变化。
  从前,书信、电报,甚至风靡一时的传呼机,如今回想起来,仿佛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甚至,就是在三十年前,如今司空见惯的手机对于迈入改革开放时代刚刚才十年的普通家庭来说,也都还是一件奢侈品。那时候,家庭固定电话都还没有完全普及,人们打电话多通过单位或公用电话。记得当年乡下的亲威有急事找我们,只能专门跑趟乡镇打个电话来,这多耽误事啊。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大概九十年代前期吧,手机横空出世,并且已经开始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普及,而且由传统的“砖头”式的模拟机向数字机的转化,由白屏机向彩屏机迈进,也只在短短几年间完成。九十年代后期,手机是通信时代的新宠,没有手机,成为极为不便的事情。当时笔者刚毕业,四处应聘工作,由于缺少手机联系方式,错过了不少好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我买了第一部手机,是合资品牌,相对固定电话而言,因为可移动,更便捷,当然是通信的首选。记得那部手机是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买的,首付1000元,此后连续一年每月付话费200元,期满后恢复正常缴费。按现在的资费标准衡量它还是相当昂贵的,但在当时已经算是大大降低了门槛,且办理方式更灵活。有了自己的手机,我终于首次享受了通信时代的便利,心里美滋滋的。正处于热恋之中,“煲电话粥”成了每日的必修课且屡创通话时间的最高纪录。
  但其实那时的手机通话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有时需要使用者打电话时不停挪动位置,以寻找最好的信号源,这就导致在现实生活中闹出了很多笑话,有小品把这个作为素材,演员夸张地转圈挪移,或蹲或卧,可手机信号却时断时续,非常可笑。然而,没过多久,随着基站建设的逐步完善,信号越来越好,而且就连电梯等地方也逐步实现了信号的全覆盖,信号已不成问题。
  然而,发展和变化总是以超过人们想象的速度进行着。不久,家兄买了一部新款的手机。紧跟着,家庭成员不约而同地换成了新的品牌手机。一个家庭同时拥有三四部手机毫不稀奇,我家迈入了“手机时代”。有了手机,沟通确实更直接更方便了,找人再不用焦急万分地等着回电话或在街上东张西望寻觅公用电话了。再加上短信息服务等各种优惠活动,话费也不那么可怕了。我到南京出差、哥嫂去九寨沟旅游,一条短信即轻松搞定与家里的联络,虽远隔千里,只需一毛钱而已。
  这些年,手机俨然是清徐县城乡的必备通信工具,而且不仅仅是工具,更是年轻一代耍酷、炫耀以示追逐潮流、赶上时代的道具。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手机层出不穷,功能和款式推陈出新。此时,不少人已经换了多个手机,比如家兄和我也换了几部新的,旧的嘛,就给老妈用,她买菜或晨练也好联系了,而且她开始练习发短信,成为老龄的“姆指一族”,往往一个家庭人手一机还多有富余呢。
  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又成为市场新宠,从1G到4G,直至现在离5G也并不遥远了,具备高网速、新功能的高科技手机层出不穷。手机越来越先进,国外大品牌三星与苹果走进了中国市场,民族品牌华为手机等也强势崛起。手机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手机价格与通信费用反而越来越便宜了。近年来,国产手机越来越强势,像华为等名牌手机甚至进入了外国市场,具有了很强的竞争力。我国国民手机的拥有量更是位居世界首位,民族品牌手机、电信等运营商的发展壮大可谓居功至伟,这简直是个奇迹。只要保持这种发展势头,深化改革,加强竞争,就一定会逐步完善,而我们国民作为手机消费者得到的实惠将是最大的。
  过往的这些年来,随着手机和网络的不断升级提高,通信事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家的手机变迁史,普通得没有任何“传奇色彩”,但正是因为其普通,才更能称得上是中国亿万个家庭的缩影,手机的变化也见证了改革开放、时代发展的沧桑巨变,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通信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的巨大成就,并雄辩地证明以移动、电信等为代表的中国通信企业在世界竞争中后来居上的强劲势头,他们正以卓越的服务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通信方式,提高着我们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