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尾续貂”这一成语,典出《晋书·列传·赵王伦》。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其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司马衷面目粗蠢,先天愚钝,是历史上出了名的白痴皇帝。他上台后,连年水旱灾害,四方饥馑,饿孚遍野。惠帝接报后随口说道:“他们没粮食吃,不会吃肉?”左右皆失笑,其愚昧可见一斑。由这样的皇帝执政,朝纲混乱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了。其时,被封为赵王的司马伦(司马炎的叔父)趁机而起,先是以清君侧为名剪除异己,自任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兼相国,接着又胁迫晋惠帝禅让于己。他登基称帝后为了收买人心,一面大赦天下,同时滥施封赏,他的四个儿子皆封为王,分掌兵权;帮他夺权者,都封为侯。就连奴仆走卒也加爵位。出现了“每朝会,貂蝉盈座”的场面。“貂蝉”本是皇帝近臣官帽上的装饰物,用貂的尾巴做成。因司马伦官封得太多太滥,官帽上的貂尾不够用,只好剪下小狗的尾巴代替。当时京城盛传着一句谚语:“貂不足,狗尾续。”由此,后世之人把“貂不足狗尾续”归纳为一四字成语“狗尾续貂”,用来指把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的后面。现在多指文学作品前后好坏不相称,和后续的作者用于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