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期焦点:疫苗。
眼下,随着狂犬病疫苗生产记录造假、“百白破”疫苗检验不合规等两起长春长生问题疫苗事件的曝光和持续发酵,公众对疫苗安全关注度日渐升高,甚至,公众也从质疑一家企业转向质疑整个国产疫苗行业。“疫苗”二字,未经商量,堂而皇之地塞入大众的眼球,在国内引起关于“疫苗”及“儿童接种安全”的轩然大波。
正在国外访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吉林长春长生生物疫苗案件作出重要指示,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违法违规生产疫苗行为,性质恶劣,令人触目惊心,强调要一查到底严肃问责,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决守住安全底线。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要求,国务院立刻派出调查组,对所有疫苗生产、销售等全流程全链条进行彻查,尽快查清事实真相,不论涉及到哪些企业、哪些人都坚决严惩不贷、绝不姑息,对一切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重拳打击,对不法分子坚决依法严惩,对监管失职渎职行为坚决严厉问责,尽早还人民群众一个安全、放心、可信任的生活环境。
由于长生生物疫苗事件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对深交所上市公司长生生物立案调查。22日,国家药监局会同吉林省局已对长生生物立案调查,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目前,20多个省份对问题疫苗作出回应,其中,山东已对疫苗采购、使用、药效、补种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系统排查;不合格疫苗流入的河北省也迅速开展补种工作。
前段时间暴露出的问题疫苗事件令许多家长“谈苗色变”,同时,这也给家长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惑:疫苗是不是存在不安全因素?哪些是接种疫苗的异常反应?
宝宝接种疫苗后的典型反应
其实,疫苗就相当于孩子生命健康的“防火墙”,它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这个疫苗产品的监控上,有关部门应该做得更好。家长们也不要因为个别事件而过于担心,甚至拒绝给孩子接种疫苗。只要密切关注宝宝接种疫苗后的各种反应,并及时采取措施,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反应一:发热
代表疫苗:百白破、麻疹、流感、脑膜炎、甲肝等疫苗。
这种发热一般在接种疫苗后的24小时内出现,发热的同时还常常伴有乏力、嗜睡、烦躁和周身不适等全身反应,少数宝宝还可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宝宝的体温都在38.5℃以下,持续1-2天。
处理方法:如果发热在38.5℃以下,宝宝没有其他明显不适,就不必进行特殊处理,让宝宝多喝水,多休息,一般1-2天内体温就能恢复正常。如果体温超过38.5℃,同时还伴有较严重的烦躁、呕吐等症状,或体温2天后持续不退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要考虑是不是在此期间宝宝又受到了其他病菌的感染,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反应二:局部红、肿、热、痛
代表疫苗:注射类疫苗
几乎每种经注射接种的疫苗都可能引起这种局部反应。其中比较明显的如破伤风疫苗,还可能同时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注射部位有瘙痒感等反应。这些局部反应一般都比较轻微,大多在两三天后自行消退。
处理方法:用清洁毛巾热敷注射部位,可以减轻疼痛感和不适感。注意不要让宝宝抓挠注射部位,以免引起继发感染。如果接种疫苗部位的红、肿、热、痛持续性加剧,局部淋巴结明显肿大、疼痛,说明有可能出现继发性感染,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有些收费疫苗一定要打
疫苗是保护宝宝健康的重要武器。除了国家强制免疫的一些免费疫苗,还有一些“收费疫苗”,这些收费疫苗是干什么的,什么时候打。要不要打,看看小编为您收集回来的资料。
一、水痘疫苗
接种目的:预防水痘
接种时间:1-12岁儿童接种一针,13岁以上接种两针,间隔6-10周。
建议:必打。到目前为止,尚无特效方法治疗水痘,一旦幼儿园或学校有水痘流行,只能采取隔离措施。因此,预防水痘最理想的方法是接种疫苗。
二、B型流感嗜血杆菌混合疫苗
接种目的:预防肺炎、脑膜炎、中耳炎、心包炎等。
接种时间:2、4、6月接种,1岁加强
建议:2岁以下宝宝根据条件打,建议体质较弱的宝宝接种。
三、百白破疫苗
接种目的: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接种时间:3、4、5月接种,1岁半-2岁加强
建议:必打。百白破属于1类疫苗(国家计划疫苗),一定要打。但一般医生会建议接种百白破精制疫苗,副作用较小,需要收费。
四、轮状病毒疫苗
接种目的:预防秋季腹泻
接种时间:2个月-3岁以内的儿童每年口服一次,3-5岁的儿童口服一次。
建议:可打可不打。虽然轮状病毒疫苗不能给予宝宝全面的保护,但是可以避免严重腹泻,如果宝宝的体质比较差,考虑接种。
五、流感疫苗
接种时间:北方地区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间为10-12月份,南方地区一般是10月份到次年的2月。6月龄以下婴儿不接种。
接种目的:预防流感
建议:可打可不打。对6个月以上、患有哮喘、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炎、糖尿病等抵抗疾病能力差的宝宝,一旦流感流行,容易患病并诱发旧病发作或加重,应予考虑接种。
六、23价肺炎疫苗
接种目的:预防肺炎
接种时间:2岁以上。
建议:可打可不打。一般健康的宝宝不主张选用。但体弱多病的宝宝,如患肾病综合征、淋巴瘤、心脏病、糖尿病、无脾综合征、鼻窦炎、中耳炎以及反复发作上呼吸道疾病的宝宝应该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