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座驾”变迁,就是改革开放进程的一个缩影。
1979年我参加第一次高考名落孙山,不甘心当一辈子农民的我决定到县城求学,但交通问题成了第一个拦路虎。当时村里没有通往县城的公交车。父亲于是到太原姑姑家找来一辆他们家已不再使用的旧车。虽然是一辆旧车,但对我来说却是一个宝贝。它让我免除了徒步之苦,让我从乡村迈向县城的学校,搭上了改革开放的第一缕春风。
一年后,我考入了中专。两年的中专生活中,我搭乘的是村里往太原送菜、拉粪的货车和拖拉机。
两年后,我参加工作,到县政府上班。第二年,单位分到了一张自行车票,我有幸得到了它。用它,我买到了我人生中真正属于我的第一辆“座驾”:一辆天津自行车厂生产的飞鸽牌自行车,它通体墨绿,铮亮的车把、车圈闪着亮光,大包链盒,在计划经济的年代,这着实是让人羡慕的事。
从此,我骑着它上班、回家、下乡,更是妻子和儿子回村的专车。后来,我又陆续换了几辆自行车,但始终找不到我拥有第一辆自行车时的兴奋和喜悦,因为此时已没有了等待的期盼,也没有了积攒购车款的艰辛。但是,一辆小小的自行车,却见证了物资日渐丰富的渐变。
等到儿子、女儿渐渐长大,我把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从非机动车时代进入了机动车时代,专门用来接送妻儿老小。但心中却有了一个更高的梦想,因为女儿说过,“我可想像人家一样,下雨天爸爸能开着一辆黑色的小轿车来接我,我一抬腿上去,爸爸‘嗖’地一下就走了。”
2010年,家里终于迎来了一位“贵客”:一辆银灰色的家用小轿车,它全身银灰色,庄重大方。我家一下迈入了有车一族。这是真的吗?这不是梦吗?从今以后,我拉着妻儿,看望朋友,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想想以前,缠着姥姥坐在太原的公共汽车上不肯下来;搭乘村里往太原送菜、拉粪的货车和拖拉机,感觉也很不错;参加工作后,偶而坐一次汽车,尤其是吉普、小车,可以回味几日,哪敢奢望能拥有自己的私家车?可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这变成了现实。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我将拥有自己的第二辆轿车,更高级的轿车。这不是梦想,这不是奢求,这是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的红利。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这是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我的“座驾”变迁,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道路越修越宽了,车辆越来越多了,人们跑得越来越远了。高铁、动车、飞机,人们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多种多样了。
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的越来越丰富了。我小家的变化,是国家变化的缩影。改革开放推动着清徐向前发展,推动着整个国家中国梦的更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