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语出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原意是:能走完一百里路程的人,比走完九十里路程的人少了一半。
后人进一步将“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去掉了“于”字,“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就可理解为: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开始一半而已。比喻事情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坚持到最后。
不妨索性连“者”也弃之,“行百里半九十”或可解释成:一百里路程,只走到九十里的一半——四十五里,才刚刚开始,距离成功还远着呢!
这心里一犯嘀咕,当机立断抽身打道回府,成本与代价总比九十里时再放弃小了许多,大不了落个“半途而废”的污名。看过沿途风景戛然而止,急流勇退见好就收,未尝不是大智大勇大智若愚。张良、范蠡都是高手中的高手。
至于冲线的刹那,直面豁然别有洞天的另一番景象,如释重负般一身轻松,喜极而涕已顾不得欣赏与赞贺;而少数胜利者,喘息未停,决心暗下,早已盯瞄规划下一个百里或更高目标了。
好出门不如歹在家。好好宅家里不好吗!偏要去行什么百里,徒惹这些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