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清风*徐来总第3271期 >2018-06-22编印

帝则不远望日观
刊发日期:2018-06-22 阅读次数: 作者:珏山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到尧城村,拜谒尧庙,拜一次有一次的新感受,谒一回有一回的新感悟。
  尧庙内,羲和氏兄弟分立两旁,向帝尧汇报、探讨、制定观天测历的经过和如何敬授民时。这一情景,常常浮现于眼前。无论在尧庙,还是回来后,这一场景,我都能够看得见。帝尧还将他在宫苑内采摘的蓂荚草,让羲和氏兄弟观看。我怀着虔诚的心倾听,所以他们当时的情况,我并不在场,却在我脑子里留下清晰生动的印象,就好像亲身经历一般。
  帝尧的宫殿,简而不陋,朴而不俗。在宫门前、街衢上树立起诽谤木,就是现在华表的前身,为的是广开言路,不方便进宫的百姓,有问题、有意见或者提建议,可直接贴挂在上面,以便“视远惟明,听德惟聪”。帝尧命令羲氏与和氏,敬慎地遵循天数,根据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制定历法。他分别命令二羲二和到东西南北四个不同的地方进行观察。羲仲到了东方的阳谷,恭敬地迎接日出,辨别测定太阳东升的时刻。昼夜长短相等的时节,就是春分。羲叔去了南方的交趾,辨别测定太阳往南运行的情况,恭敬地迎接太阳向南回归。白昼时间最长的时节,就是夏至。和仲住在西方的昧谷,恭敬地送别落日,辨别测定太阳西落的时刻。昼夜长短相等的时节,就是秋分。和叔住在北方的幽都,辨别观察太阳往北运行的情况。白昼时间最短的时节,就是冬至。这便是记载于《尚书·尧典》的二分、二至,即今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观天测历,敬授民时,人们开始懂得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可以照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令安排日常生产生活,成为二十四节气的源头。文明进步,理有固然,势有必至,百姓不必赏而自然相劝为善,不必罚而自然相戒为恶。正所谓“其道既得,莫知其为之,其功既成,莫知其释之。”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其功。百姓击壤歌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孔子称尧亦说:“巍巍乎唯天伟大,唯尧则之。”这或许便是简称尧天的由来。
  也因此,尧城村被称作帝尧“造历之所”。
  帝尧在羲和氏兄弟外出观天测历的时候,宫苑里的地面,各色小草蔓生,即使蓂荚生阶,也不令人拔除。他爱它们蓬勃可爱,得空把玩,发现蓂荚不仅可以辅佐对日历的研究,还可制醋——原始的醋。这蓂荚也跟着沾光,被称为古代的瑞草之一。
  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尧庙建筑群的四块匾额的题字。尧庙与圣母庙连接处,原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牌楼,牌楼坍毁,人们砖砌续建月亮门,门上保留了原牌楼两侧匾额上的题字:帝则不远、日观在望。另一处是三佛殿的:便世西天,还有一处是圣母庙对过戏台的:昭格楼。
  帝则,即帝尧所定的法则。不远,意即此法则并不排斥人,人们可以通过正心诚意修炼而得道。帝则不远,简言之就是孟子所说的“人皆可以为尧舜”。
  便世西天,即这里就是西天了,也即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
  原来,帝则不远、日观在望、便世西天,说的是同一境界。“自古风流芍药花,花娇袍紫叶翻鸦。诗成举向东风道,不愿旁人定等差。”圣母庙供奉的是尧、舜、禹的母亲庆都、握登、修己。写到此处,不免想说句题外话,初几次到这里,前面的开阔地那一片花海,花冠硕大,颜色妍丽,妖妖娆娆,不可方物。到跟前,啊哈,是号称花中宰相的芍药花。芍药花又称娇客。娇客一词,是女婿的爱称,又指娇贵的人,但多指儿女。栽植在此,真是不二之选。不知何时,这片花海竟消失殆尽,荡然无存了,甚是可惜。
  那天同李君登上戏台,牌匾共赏,疑义相析。昭格者,唱响主旋律是也,也就是崇拜、祭祀,是对昭格这一主管祭祀的部门的引申。这个,你懂的。彼此不觉会心一笑。
  广开言路、聚集民意,蓂荚佐历、制酸酿醋,观天测历、敬授民时,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帝尧在尧城的时间不是很长,却“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无怪乎尧城及周边百姓,依然保持着过去亲切的称谓,仍尊称尧帝为尧王。
  帝则不远望日观,吾侪矢志勤昭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