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我在清徐县西关学校工作,为了及时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指导下,选拔了部分爱好文艺并具有一定特长的老师与学生,组建了一个“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利用课后与星期日的时间,排练文艺节目,走向田间地头、工厂军营,为广大工、农、兵群众演出,教育了群众,锻炼了自己,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那时我们首先成立了一个由部分老师和驻校“贫下中农代表”组成的小乐队。所用乐器大部分由乐队成员自己带来,一声号令便有了两把二胡、一件三弦、一支笛子。为了解决低音乐器,将学校库房里的一个废旧汽油桶,改制了一件低音二胡。从县剧团购买了一台二手扬琴。为了提高乐队的演奏效果,购置了一架48倍司的手风琴。打击乐器是学校库房里旧有的:小战鼓、小马锣、铙、钹、镟子、梆子等。还购买了一架使用干电池的扩大器和与之匹配的两只高音喇叭。这样一个像模像样的小乐队便开始了活动。
每天课余时间,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里,总能听到小乐队的演练声音。在此同时,也极大地引起了学生们学习乐器的兴趣。在每一个教学班里,到处悬挂起笛子、二胡等乐器。好多学生口袋里装着口琴,在下课后的十分钟的时间里,也能听到练习口琴的声音。在每天下午的课后,小乐队便集中在一个教研组的办公室里练乐。学校里便传出了各种歌曲与“样板戏”唱腔的演练。“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演员阵容也比较强大。主要成员有学校的老师、贫下中农代表和部分学生组成。需要表演大合唱时,学校的“红领巾合唱团”的一百余人全体出动。一般情况的演出是独唱、重唱、小合唱、表演唱、快板书、三句半、相声。后来又排练了革命样板戏的选段与选场。这样《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剧目,便在我们的校园里唱响。诸如李玉和、李铁梅、郭建光、沙奶奶、阿庆嫂、杨子荣等革命英雄形象便出现在我们的校园。学校的音乐课堂上,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准备排练的歌曲与革命样板戏的选段作为教材。课堂上认真而精准的学习,提高了演出的水平和质量。我们又将许多表演唱的动作,在上课间操时教给全校同学和老师,提高了同学和老师们的表演能力和水平。有一次我们全校师生集体表演“我爱北京天安门”,那整齐的动作加上有表情的表演,震撼着大家的心灵,加深了全校师生的无产阶级的感情和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热爱。
每逢下午课后,我们组织“毛泽东思想文艺小分队,”深入到田间地头,为贫下中农演出,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爱戴。我们只是一架手风琴奏起,同学和老师便演出短小精悍的文艺节目。贫下中农便坐在田间地头享受平时少见的文艺大餐。好多人民公社的社员,嘴里都能唱出许多革命样板戏的选段。我们的宣传深入到了普通民众的心中。有时,我们全体出动,去到一个人民公社的大队,在因陋就简的舞台上,张挂起幕布,我们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便为人民公社的社员,送上一场晚会,受到广大贫下中农的欢迎。
我们有时联系工厂,有时联系军营,每到一处,我们便将排练好的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送到这些热情观众的面前。有时工厂的工人同志和军营的解放军同志,也将他们排练的节目安排进来,我们便进行一场联欢演出。丰富了节目,也加深了我们彼此间的感情。
通过我们的演出活动,教育了也联系了广大工、农、兵群众,也加深了我们师生的无产阶级感情,提高了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觉悟。我们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当时社会的需要。如今回想起来,意义深远趣味无穷,尤其是对社会的奉献是值得永远怀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