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车,已经拐过了街角,上了公路。转头一望,母亲依然像往常一样,站在老屋旁边的桥头,目送着我们返城,我的眼睛瞬时湿润。车里放的,是母亲刚从菜园里采来的一袋新鲜的菜。青嫩饱含春晖的叶子,如母亲几十年如一日的爱。
记忆的屏幕上,如此触及心绪的景致,如沙滩上的贝壳,俯拾即是……
常浮现脑海的,是中学时代的那个周末。临近高考,紧绷的弦,让我食而无味。母亲看着瘦弱的女儿,急在心上。下午,她悄悄叫我,端出两个煎鸡蛋,叮嘱快趁热吃了。清苦的日子里,能有两个香香的煎蛋,小小的心里,溢满了欢喜和幸福。时至今日,母爱的味道,依然存在心底,母亲眼神里流露出的怜爱和不舍,温暖如昔。
盛年的父亲去世后,母亲意识到自己是三个儿女的靠山,虽然常常思念父亲,家里家外的辛勤操持,尽心侍奉赡养奶奶,却从未在我们面前流露出悲苦,反倒加倍地呵护和疼爱着我们,似乎要把我们已缺失了的父爱,一点点地弥补回来。但我知道,与父亲感情笃深的她,心里有朵蓄雨的云,轻轻一挤,就会泪雨千行,只是她从不让我们看见。
犹记得那个北风呼啸的冬天。那时我刚成家不会做饭,母亲每周都要蒸一次馒头,让村里到镇上上中学的孩子捎给我。那时孩子们上学早,冬天天不亮就要出发。为了让我们在清晨就能吃到暄软的热馒头,母亲在凌晨两三点钟就起来忙活,顺便包几个包子,烀几个咸鸭蛋,趁热用食品袋、棉布一层层地裹好,放在提篮里。
寒风凛冽,飞雪满天,天还黑着。母亲看错了钟点,顾不得围围巾,就提着一篮馒头,在有学生经过的、空旷的公路上等。结果出来早了,等了好长时间也没有一个学生经过。母亲头上、身上,全落满了雪,像个守爱的雪人。
前几年,我要到一所师院参加为期近半年的业务培训。当时我很犹豫,爱人工作忙,女儿刚进城里上学,我担心她能否适应新环境。母亲知道后说:“外出学习的机会不是人人都能有的,你尽管放心去吧,他爷儿俩我来照顾。”而那时,母亲在田里劳作不小心摔伤了腿,行走困难。可母亲在我们面前,硬是咬着牙,没让我们看出一丝破绽。
外出买菜,每次上下楼梯时,母亲都是强忍着疼痛,扶着楼梯栏杆,一阶一阶地挪,一层一层地歇。每次上楼下楼,都是一身的汗。实在痛得忍不住,就到距离我家不远的小姨家找几片止痛药吃。一直坚持到我学习结束,小姨才告诉了我们真相。
那年夏天,一连下了几天雨,我和爱人因工作原因,周六没能回去看望母亲。等下周一傍晚我们回村的时候,发现通往自家的街道,铺了一层白净的细沙,虽是雨后,街道却一点也不泥泞。
快到家门口的时候,遇到了邻居二婶。她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说:“闺女,你们可回来了,你妈在雨刚停的时候,就从河里捞沙铺道,怕你们这几天回来嫌道不好走……”原来,这细细软软的洁净沙路,是母亲一锨锨铺就而成的。
这个世界,或许任何爱,都会被时间漂白,惟有母爱永不褪色。世上最富有的人,不是拥有权势、地位和金钱,而是拥有慈母的爱。母爱如春光,柔和、细密,温暖儿心。唯愿,儿心亦如春,温暖母亲以后所有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