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醋都*文苑总第3250期 >2018-04-27编印

碛口古镇早春行
刊发日期:2018-04-27 阅读次数: 作者:康广宁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山暖碛口春
  黄河韵律动
  古雅农家藏
  商贸第一镇
  内有大格局
  建筑显明清
  水旱小都会
  世界都动容
  2018年4月11日,由源远流长群组成的旅游团队,一行15人又出发了。早晨7点钟,乘坐四季风旅游公司的中巴车,一路风驰电掣,向吕梁山方向的临县碛口古镇而去。
  同学们一个个有备而来,心情愉快,兴高采烈,终于又聚在了一起,各自开着玩笑,叙说着友爱,心里充满了暖暖的柔情。早春二月风光好,我们去踏青。
  茫茫人海,能看见彼此,这本身就是一种缘分,大千世界,能说上几句话是一种福泽,最幸福的就是打开微信有你存在,最开心的事就是我们能聚在一起共同欣赏大自然的美妙,感受时光的美好,无论山水,人首先就陶醉了。
  旅游中巴车上坐满了人,随行的导游,口齿伶俐,巧舌如簧,向游客讲解着山西,数说着碛口。
  “欢欢喜喜汾河湾,哭哭啼啼吕梁山,凑凑乎乎晋东南,死也不到雁门关”。一句顺口溜形象地比喻了山西省的地形地貌,穷富差异及风土人情。女导游进一步介绍到:碛口,位于临县城南48公里处的黄河边,从清代乾隆年间兴起,此后200余年一直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商贸重镇,民间素有“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美誉,正所谓:“驮不尽的碛口,填不满的吴城。”可见碛口在历史上之繁华程度。
  碛口古镇上光商铺,货站,客栈,就有四百多家。银号,镖局,当铺齐全。碛口明清商业建筑群及周边古村落的民宅深院,被有关专家誉为:“世上珍奇,人间瑰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旅游区。
  人们被女导游的介绍,吸引得旗摇心憬,狠不能让汽车行驶得再快点,早日到达目的地,一饱眼福。女导游回应着大家的质疑,解释汽车为啥不能开快的原因,因为汽车上为了行人的安全,装有GPS定位系统,时速只能控制在八十迈。
  一颗颗大树被汽车甩到身后,一丝丝流光徘徊在掌心,山花装点着初春,也明媚了每一位旅游者的心。坐在汽车上的诸多行人,既来之,则安之,不一会儿就混熟了,一路上各自唱起了歌曲,来为这趟春游助兴。
  周志强同学在众人的催促声中,一曲《懂你》出口,歌惊四座,让许多人的刮目相看,真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一路上能说善唱的女导游,一见高人在此,也就退避三舍了。
  二月好景春拂柳,
  陌上芊红开不休。
  幸福莫过携知音,
  一路歌声到碛口。
  碛口古镇地处吕梁山麓,黄河之滨,历来为秦晋通衢,商贾云集之地。回眸历史,这里山清水秀,枣树成林,清河蜿蜒,鸳鸯戏水,自然环境十分优美。举目四顾,层楼遍地,瓦厦连片,明清建筑,鳞次栉比。
  我们和每一位游人一样,蹒跚在近午时分的碛口街头,碛口那曾经照射过古人的阳光,如今又照射在了我们的身上,我们踏着被历代古人磨得光亮的石板路,置身于碛口的旧街道,仿佛听到了古人的叫卖声,那悠扬悦耳,温柔婉转,抑扬顿挫的声音曾经是多么的让人温暖和欢快,在那商业不发达的年代,它带来的是浅浅的喧哗,不含一点儿疯狂的成分,象很熨贴的平民化乐声,沁人心脾。古老的街头巷尾,无论白天还是黑夜,穿梭着深邃的时光,贴心与温存的市井之声熙熙攘攘,叽叽喳喳,与黄河的涛声息息相伴。
  碛口古镇明清时期遗存下来的商号、店铺,一家连着一家,古色古香,让人目不暇接。乔全秀,杨进萍,靳润梅,牛星梅等同学手指着一家家商铺,发出由衷的感叹:“看看,这家叫华大商行,”“这家叫广生源,是票号吧?”“丰记货栈,还是八路军120师的供应点呢。”“快来看,这个巷内有几家著名的‘协图店,’万顺店,积玉店,义生成,世恒昌,专门买卖字画的地方,还有从天津,北京,上海贩回的洋货呢。”“啧啧,真是有钱人家买字画,穷苦人家看红火呐。”
  李改忠,雷建恩,孟丁发等人一家一家地细数着买卖铺户的数量,兴致勃勃:“长兴店,”“祥元隆,”“碛口书画院,”“鑫源客栈,”“大德通钱庄,”“丽人饰品店,”“电焊铺,”“火柴专卖店,”“义记美孚煤油公司,”“祥记烟草,乖乖可真多。”在一旁的导游顺嘴告诉大家:“祥记烟草就是孔祥熙于民国十四年在碛口创建的分公司,专门经营洋旱烟,当时的品牌有,单刀牌,大婴牌,粉锡包等牌子,生意非常兴隆。”
  被脚履磨得光秃秃的石板路,在诉说着古镇过去的一切,弹三弦的老者用凄凉的曲调,倾吐着生活的艰辛,面对着涛涛黄河,纷纷游人。
  创建于明代的黑龙庙,坐落于碛口卧虎山,整体建筑奇伟壮观,叠于石崖之险。众多的美术专业人士来此临募写生,也有影视基地常来拍摄黄土高原题材的影视剧。这座庙内供奉着龙王,河伯,风伯,关圣帝,意在保佑往来船只平安,生意兴隆。真乃背靠青山摇钱树,面对江河聚宝盆。黑龙庙建筑结构严谨合理,雕梁画栋,古朴典雅。音响方面更是别具匠心,不用扩音设备,在河东唱戏,黄河西岸能听得清楚,山下居民闻得分明,故有“黄河共鸣,湫水助唱。”和“山西唱戏陕西听”之说。至于何故,到现在也无人能破晓其奥妙。黑龙庙上有一副楹联“物阜民熙小都会,河声岳色大文章。”当是碛口繁荣历史的精辟总结。
  中午时分,艳阳当头,微风拂面,坐在临街的码头饭庄就餐,推开窗户,宽宽的黄河就在眼前流淌,不急不躁,悠悠荡荡,不由得让人心事如云,浮想联翩。
  世间万物,浑浑噩噩,浓淡相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远近相安间是自由的呼吸。做人做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懂得自己从那里来,要到哪里去。知晓自己喜欢什么,倾听大地的呼唤,每个人,既要有柴米油盐的平凡,更应该有走遍天下的气魄。
  有人把生命局限于互窥互占,互争互损;有人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苍山远河,悠然自得。面对母亲河,似乎在那一瞬间,什么事情都能想得明明白白,疏疏朗朗。用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洪流中同时出发,融化成一支轻盈的乐章。让生命在自然的静谧中达到完美的境界。
  身在碛口,面对黄河,缅怀老一辈晋商的遗迹,深深感悟人生,感悟世间,有时会大彻大悟,知悉了什么叫精神,什么叫不朽。
  李家山村是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著名画家吴冠中一生中的三大发现之一,中国优秀的景观村落。位于碛口古镇南3公里,隐于大山深处,空灵幽雅,村落远望犹如展翅的凤凰。主体建筑以明清时期窑洞为主,依约七十度的山坡而建,从山底一直建到山顶,叠置多达十三层,一气呵成,形成了立体村落。因为黄土高原的土层结构为垂直肌理,容易崩塌。因雨水冲刷而导致的山体滑坡是常有的事故,所以李家山修有大小石质排水沟,最高落差达30—40米,村内道路不强调整齐划一,该绕就绕,该转就转,整体构思,既松宽又严密,达到了“疏可跑马,密不插针”的意境,这里风格鲜明的“明柱厦檐高圪台”建筑风格,极具特色。砖雕木刻做工精细,外表装修十分讲究,建筑形式多种多样,桥、庙、房、厅、堂、厦、窑,照壁应有尽有。
  李家山民居是黄土高原上,人类为中国民居文化重彩一笔的又一奇葩,其风格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山水的完美和谐,最终创造了独特风格的“立体交融式”的乡土建筑。
  晌午过后,旅游团队来到了李家山,人们被李家山独有的村容村貌惊呆了,赞叹着人类的智慧,感慨着先民的杰作。
  村里时不时会碰到一些,叫卖本地土特产的老年妇人,有红枣,酸枣,咸菜,小米之类等物品。杨永兰,荆桂英,康广宁等人,看到一位皮肤黝黑,白发苍苍的老大娘,一问年龄,对方回答82岁,于是几个人便慷慨解囊,五十元,十元,伍元赠送给了老人家,老大娘连声感谢:“遇上贵人啦,祝好心人永远有好报。”
  用自己的质朴,托起人类的温存,这就叫善良。善良是世界上最美的成全,也是最好的投资,你给出善良,一定会收获温暖,因为一个人的善良里藏着他的运气,在不可知的未来里,积攒着福报,所以善良的人总是快乐,感恩的人总会富有。
  在这灵山秀水的李家山,环境洗涤着心灵,温存传送着爱心。
  旅行的意义,并不是要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而是寻求一种改变,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长远,内心更善良。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你可以了解到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都和你不一样,有的比你强百倍,有的比你差十倍,你会感动,你会流泪,你的心胸由此会变得更宽广,才会以更好的心态面对未来与自己。
  碛口之行的最后一站是游览西湾村民居。
  西湾村位于碛口古镇1公里处,是国家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西湾是碛口商贸经济辐射产生的生活和仓储型村落,是当时碛口巨商陈氏家族的生活区。村落民居选址极为讲究,座西向东南,背山面水,背风向阳,总面积达三万多平方米。
  村落40余宅由2米高的村墙全部封闭起来,形成堡垒式的空间,村内有5条巷道,将全村的院落有序地串联起来。依山而建,所以梯型的建筑格局更是错落有致。村里处处流淌着文化,尤其是大门,垂花的木雕、砖雕、石雕,更是独具匠心,做工精细,飞禽走兽,栩栩如生,令人叹服。沿街巷的石匾,门额比比皆是,寓意精深,别有风韵,犹如看到一个大型的书法展览。
  绣楼院,此院集中代表了西湾居民的风格,每一层屋顶都是上一层的院子,每一院落都有小门相通,院院相通,巷巷相通,走进一院即可遍窜全村。院子一层为伙计们的住处,院子外面宽敞的地方是花园,二层院正房为长辈们住的地方,西厢房是小辈人的住处,三层是望月楼,供长辈望月、品茶、休闲和贵客居住,四层是绣楼,在楼梯拐角处有“石鼓女儿墙”的明显标志。
  孟丁发与李改忠见到此处的景致,连发议论:“看来古代的小姐绣女们一点也不自由,不好活,就像笼中的小鸟,有翅膀也不能飞。”“对呀,还是今天的小女孩们幸福,自由自在,上学、读书、找工作、玩手机、任性、活泼,真正地生活在天堂呀!”
  陈家祠堂是晚清建筑,规模不大,却比较完整,祠堂里供奉着列祖列宗排位,大门上有一付书写流畅,工整的对联,引起了周志强的注意,他脱口念道:“俎豆一堂昭祖德,萁裘千载振家声。”雷建恩问道:“这是啥意思呢?”周志强解释道:“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萁和裘则指得是继承人的事业,横批,“承先启后,”最后起到了画龙点晴的效果,”听完这位曾经的中学教师的讲解,众同学都拍起了手,表示赞扬。
  村墙,西湾村墙将村内体现金、木、水、火、土的五条石砌街巷和连为一体的40余座宅院加以围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城堡式封闭空间,仅在南向留大门三座,寓意天、地、人,是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建筑方面的体现,由于年代久远,且在抗日战争中遭到日寇严重破坏,现在的村墙仅剩遗迹。
  导游讲到:日本鬼子烧毁了大量的民居,掠夺了众多的财物,仅保留下几座未烧毁的,也是为了自己当时居住。在一处门框上,至今清晰地保留着日本鬼子军刀砍伐的痕迹,记录着日寇的凶残。看到眼前的景象人们面面相觑,似乎微微地略懂了一丝丝幸福的含义。有时,人们对自己的幸福熟视无睹,总是把眼睛扫向别人的幸福,其实你现在拥有的正是别人所羡慕的。幸福是上帝抛到人间的一块最费思量的诱饵,没有得到的时候,它让你魂牵梦绕,一旦得到又让你感到味道索然,因此满足当前才是最大的幸福。这也是碛口旅游之行,最大的认知与收获吧!
  踏进青石漫地的院落,响起穿越300多年历史的足音,抚摸身姿曼妙的砖雕,仿佛读懂几百年前匠人的诚心,仰望巧夺天工的牌楼,目光延展成遥远的回想,徜徉在这全国罕见的穿堂院,还能依稀窥见到当年碛口富商们的显赫与辉煌,看黄河东流去,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轻轻地我们来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们最终却发现自己也仅仅只是一群不速之客,在不属于我们的世界里制造了一地喧嚣,甚至和蝴蝶,蜜蜂们居住的村庄里抢着过道,和一群群的蚂蚁并排走着。
  在一个经过选择的日子里,选择了悠闲,躲避了熟悉的生活,抛开了乏味的周遭,掩饰了倦怠的心情。这个地方有一个古老的名字,就叫碛口。
  胜日寻芳黄河滨,
  碛口风光好迷人。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我和我的同学们踏上了一片从未涉足过的土地,既惊艳了时光,又愉悦心身。经常走走看看,才知道有许多许多让人心动的角落。
  旅游无法拉伸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展你生命的宽度。当你行进在路上,阅历会逐渐沉淀你的气质,眼睛会拓展你的心胸。
  在回程的路上,苏彩莲同学拿出了她用随身携带的平板拍摄的照片,让大家观看,她的杰作,再一次引起了同学们对时光的留恋。
  三德子、荆桂英端坐在炕上吃饭,笑得是那么爽朗;杨永兰、雷建恩就餐时互相关照,有多么贴心;三德子、李改忠站在大炮面前,仿佛要将炮弹射向对岸?三德子、周志强在镖局门前摆阔,莫非要当一回镖师?孟丁发与夫人在红枣摆成的“枣致富”图案前商议着发家致富的经验;杨进萍在“丽人饰品店”门前徘徊,难道真想购买首饰?苏彩连、杨进萍、乔全秀在黄河边心旷神怡,展示着黄土地上婆姨们的风采。
  苏彩莲同学为人实在,做事认真,每一张照片都抓拍得恰到好处,把同学们拍得靓丽多姿。她拍的风景照同样极具专业摄影师的水准,获得大家的一致赞扬。
  喜欢旅游的人,都有一个想法,即暂时逃离自己城市里那些熟悉的空气,卸下平日里所有的伪装,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寻找自己。旅游本来就是先走出去,然后再把自己找回来。
  生命本身就是一程相邀,我们都是人间的旅行者,有一份温暖的相伴,才是值得记取的美好。
  碛口早春行,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