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流金*岁月总第3248期 >2018-04-23编印

战将书仙彭雪枫
刊发日期:2018-04-23 阅读次数: 作者:姚润生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毛泽东主席是一位非常爱读书的伟大领袖。他从小就博览群书,把各种有益的书视为珍宝,须臾不肯离开,他嗜书如命,以书为伴,生命不息,读书不止。他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读书看报每天不能少。”“钻到看书看报看刊物中去,广收博览,于你我都有益。”在他暮年,多病缠身,生活多不能自理的状况下,还时常让身边的人,为他读书念报咏诗文。
  在老一辈革命家中,有一位能文善武爱读书文,被毛主席朱总司令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的彭雪枫同志。彭雪枫,1937年8月曾任八路军太原办事处主任,后任苏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在遭受日伪军“大扫荡”的恶劣环境里,仍然坚持读书。他的藏书很多,行军时,总是将书装在箱子里,用马驮着与他同行,还常叮嘱警卫员:“这是我唯一的财产,千万不能给我丢了”。他非常爱读世界名著大作,认为高尔基的《母亲》,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等名著“非常好,是非常经典的书籍”。他也爱看《西厢记》、曹禺的《原野》剧本。他“恨不得将最著名作品,于最短时间一齐装进头脑里去”,他觉得“越读书,越感到自己的贫乏”,他对读书的感悟及对知识的追求精神,令人起敬。彭雪枫同志不仅读书多,还认真作读书笔记,更加注重实践。他研读《苏联红军战争史研究》和《斯大林演说集》等军事理论书籍后,联系我军的作战经验,为抗日根据地的《拂晓报》撰写《论精兵主义》社论,联系我军的作战经验,把新四军的军事布局,提升到新的理论高度。
  1942年冬天,日伪军对我新四军发动了三十三天的“大扫荡”,彭雪枫同志在率领主力部队突围的激烈战斗中,他竟然说:“这是读书的最好时机”。可见这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司令员,他既是战神,也是书仙。他爱读书是出了名的,孜孜不倦读书的行动,令人敬佩,也感染和影响着他的夫人和周边的同志。彭雪枫同志于1941年与从事妇女工作的林颖同志结婚,过着离多聚少的生活,他俩以鸿雁传书来沟通信息、抒发感情。在短短的三年里,彭雪枫给林颖写信近九十封,其中谈到有关读书的信竟有六十五封。他与爱人交流读书心得,畅谈学习体会。他与妻子林颖比赛看谁读得页数多、质量好、理解得透彻。当淮北抗日形势处于低潮时,林颖的妇女工作一度被迫中止,她的情绪低沉。他安慰妻子说:“人到不如意的时候,最好还是读书”。当林颖成为“闲员”时,他不希望她东跑西跑“将时间浪费在谈笑之中,但也不愿你长期的深居简出像一个封建之家的闺秀”,并要求她“在星期日,可以在外面走动走动,星期一至星期六,则应埋头埋头第三个埋头,苦读苦读一百个苦读”。“三个埋头,一百个苦读”的豪言壮语,彰显着老一辈革命家崇尚读书的精神。老一辈革命者他们通过读书,在寻找中国革命的道路;通过读书,在寻找战胜敌人的办法;通过读书,更坚定了自己的信仰。所以他们活着一天,就要奋斗一天,读书一天。
  2014年2月,习近平同志回答俄罗斯记者时说:“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读书是生活,让我们在埋头苦读中去拥抱生活,尽情地享受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