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
现在,城市大街小巷全是汽车,汽车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雾霾天气等一系列副作用。而且,经常是拥堵不堪。每当在红灯前堵得走不了,就羡慕旁边骑自行车的人。
有时开着汽车回到村里面,星期礼拜天看到孩子们骑着各种各样的童车玩,自然而然想起了自行车。
据资料记载,家乡的第一辆自行车是一个财主买的,应该是在民国时期,一定是国外的牌子。六、七十年代,农村还不太富裕,人们连温饱问题也解决不好。如果有自行车,那就是经济好、有实力的体现,好多人出去办事要么步行,要么坐生产队的马车或者拖拉机。骑自行车的当然很少。当时老百姓中间流传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人们把自行车作为首选,因为自行车一来可以代步办事,方便快捷;二来可以去地里面干活,驮点东西,经济实用。人们辛辛苦苦攒下钱总是想买辆自行车。当时的牌子有永久、凤凰、飞鸽。要买到一个车子那可不是谁也能办到的事情,还得凭购物券或者到供销社找关系托人才能买到。如果谁家有一辆铮明瓦亮的车子,别人可是羡慕死了。讲究的人家用毛线织成圆球拴在车的把手上,一左一右,或者用红红的绒布缝在大梁和斜梁上,生怕有个磕磕碰碰,同时也为了美观好看。遇到逢年过节、走亲戚赶庙会骑上自行车,故意把铃铛按得响响的,是在炫耀自己有辆自行车,唯恐别人听不见。当时娶媳妇也用自行车,新娘子坐在后头,新郎官骑着带上,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一道美丽、浪漫的风景线。那时如果能有一辆自行车不亚于现在拥有一辆超豪华的汽车。那时候没有计划生育政策,一般家庭孩子们多,车子只能够大人用,小孩只能看不能摸。有时候孩子们大了也用,老大用了老二就不高兴,责怪父母亲偏心,纠缠着下回也要骑一骑。
到了八、九十年代,自行车就很普及了,样子也很多了。1986年我上班时,利用自己的工资就买了一辆飞鸽自行车,骑了好多年。那时候的车子结实耐用。后来条件好了,有的人就买下了摩托车、小汽车等,但自行车还是最普及的交通工具。
有一次在太原南宫古玩市场,碰到两位卖自行车的,永久牌,好像就没有使用过,保存的很好,感到分外亲切。据说全国各地收藏自行车的人也不少,有一个人收藏了几百辆。我在大连曾经参观过一个自行车博物馆,国内的国外的、两轮的三轮的四轮的、各种各样,最贵的一辆是宝马自行车,国外生产的,据说能卖到好几万。
自行车具有200多年的历史,由于环保以及交通的问题,自行车再度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居民喜爱的交通、健身工具。据数据显示,世界自行车行业的重心正从传统的代步型交通工具向运动型、山地型、休闲型转变,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骑自行车是一种较普遍的运动、健身、休闲和娱乐性产品。中国是自行车大国,中国的自行车品牌也不胜枚举,老牌自行车有永久、凤凰、飞鸽等,近年来新出的自行车品牌有捷安特、美利达、喜德盛、邦德富士达等,其中尤以捷安特、美利达两大品牌最为成功,其生产的自行车深受广大车迷喜爱,产品更是销往世界各个国家。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自行车类产品的研发及技术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产生了电动车。
物以稀为贵,因为失去而珍惜。其实汽车、自行车以及其它交通工具各有各的长处,看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什么条件。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我想有的东西必然会淘汰,但是自行车却永远伴随着人们,随着时代的潮流滚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