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傍晚,五位邻居与朋友喝罢革命的小酒,回来接着茶叙。慷慨激昂每人朗诵两句李白《将进酒》提到“将”的读音,到底“qiang”还是“jiang”。中国诗词大会中,国人最宠最爱的董爱卿、名震全国的康大大,发音均为后者。由此又列举一些古音今韵的字词。“呆板”的“呆”文革前后“dai”“ai”两种。劳苦大众不仅眼睛雪亮,声音也铿锵,异口同声一片“dai”声,你若还“ai”要么书呆子,要么挨板子。当然要让编纂汉语词典的老学究们低头承认约定俗成,也不容易,这里头确实有点法不责众况味。“叶公好龙”“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之“叶”如今同读“ye”而弃读“she”但你偶尔“she”一下,会显得学问高深与众不同。尤其“迦叶”原为梵名音译。另一成语“揠(ya)苗助长”“揠”字难写难认,既然“拔”意,不如直书“拔苗助长”好识好记,痛快淋漓,而故事的主角就是那个宋人农夫。
倘若不是研究音韵学,生活中遇到古音古韵字词句,大可不必理会。但“斜”字在古诗词中为押韵应读成“xia”音,譬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乌衣巷口夕阳斜”“青山郭外斜”等等不胜枚举。你若还能翔举更多古音今韵、古韵今用实例,任由你放手续写或拟题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