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醋都*文苑总第3185期 >2017-11-17编印

一封带拼音的道歉信
刊发日期:2017-11-17 阅读次数: 作者:董慧君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日前,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深圳一名七岁小学生骑单车撞倒一个三岁的孩子,因沟通不畅未作处理就各自回家了。当小学生的妈妈知晓事情的原委后,让他手写了六份夹杂着拼音的道歉信,“对不qi,今天我zhuang shang一位弟弟……”然后在全小区张贴寻找被撞的孩子,最终成功找到并登门道歉。这封致歉信在贴出后,被网友点赞无数。
  现实生活中,小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争执,或者因为不小心惹出一些“小麻烦”,这是为人父母经常会遇到的事情,但处理方式却是大相径庭。有的家长甚至会因为孩子们之间的无心之过而大打出手。相较而言,这次新闻中的妈妈的做法,非常值得点赞。
  在要求儿子写完道歉信后,这位妈妈还进行了补充,信中她一再表示抱歉,称发生这样的事是自己教育的疏忽,提出如果被撞的宝宝需要去医院检查和治疗都会负责,并在信末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这种做法实际上传递出两种价值观示范:不能因为是孩子犯错了就可以丢弃“认错”原则;不推卸自己作为父母的教育责任。现实中,能够做好这两点的,估计还真不多了。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事件”,但却值得所有家长尤其是一些年轻的父母深思。一方面,每个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有着非常高的期待,但父母的“示范”作用却多被忽视;另一方面,孩子犯错,不能想当然拿着“毕竟是孩子”来作辩护,明确是非、承担责任是必须的。
  这起事件最终的结果是撞人的小学生获得被撞小孩父母的原谅,双方“皆大欢喜”。由此看来,父母对孩子的家教,以及父母自身的教育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父母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父母就得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教育自己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