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新闻总第3183期 >2017-11-13编印

温南社学校:用爱敬老助老用行传承红色文化
刊发日期:2017-11-13 阅读次数: 作者:杨利贞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10月28日是九九重阳节。一大早,50多岁的盲人温保增又迎来了熟悉的小朋友——温南社学校敬老服务队敬老助老的孩子们。
  温南社学校开展爱老助老活动已有5年多了,帮助孤寡贫老人等特殊人群打扫卫生也成了该校的传统。而今年的重阳节,有着不同的意义,这是温南社学校新老班子爱老敬老交接仪式,在4位校领导、全体老师和170多名孩子们的见证下,原校长张建平将敬老爱老的接力棒交给新一任校长李鹏。
  “无论学校的老班子还是新班子,我们都一样坚定不移地将尊老爱老的精神传承、延续下去。”
  敬老服务队5年爱心接力
  温够喜,是目前温南社村年龄最大的老人,也是服务队最关心、最记挂的老人之一。重阳节这天,老人又看到一群熟悉的身影。鲜红的队旗后面,一群身着校服的孩子们——他们是温南社学校的学生。服务队又来敬老助老了,随着“爷爷好”亲切的叫声,大家立刻进入工作状态,有擦拭门窗的,有打扫院落的……院子里,笑语欢声,温情洋溢……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多年来,温南社学校把教育引导学生敬老爱老作为德育治校工作的重头戏,坚持在重阳节带领学生到孤寡贫残老人中开展敬老爱老活动。该校服务队由该校三到六年级的学生组成,从2012年10月21日以来,在县老龄委、村老龄协会的帮助下,该校成立了“为老助老志愿者”服务队,将关爱孤寡、残疾、体弱、生活困难的老人列为重点活动内容,并连续组织学生到村中孤寡、病残、体弱、生活困难的老人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我觉得这项活动很有意义,多组织这样的活动,能让‘尊老爱老’成为自觉行动。”三年级的温同学表示。“这项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在心灵上撒播了尊老、爱老的种子,使孝道得到传承与发扬。”一位家长盛赞。五年的接力,敬老服务队的孩子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不变的是他们尊老敬老助老的浓浓爱心。
  今年的重阳节,该校像往年一样,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为老人们送上了节日祝福。“尊老、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为老助老志愿者服务队有责任和义务弘扬这一良好传统,这既是为了彰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也是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校外辅导员、驻温南社村下乡干部王定河告诉记者。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为老人们送温暖送祝福,对为老助老志愿者服务队的孩子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他们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和温暖。今年9月份,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为传承敬老爱老的传统,将爱老活动进一步引深,让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成为一种习惯,他们提出,除了在雷锋纪念日、儿童节、母亲节、三八节、重阳节一些传统节假日外,每个周末或者半个月还会组织学生到村中孤寡、病残、体弱、生活困难的老人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定期开展活动,用默默服务感召他人,让一批又一批队员在敬老爱老活动中茁壮成长。
  “每个人都会老,尊老敬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把这种美德贯穿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尊老敬老,从孩童抓起。”
  敬老爱老从小做起
  “九九重阳节”到来了,各班的主题班会,就是以“尊老、敬老、养老、爱老、助老”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记者看到,在一年级,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跟着老师学习重阳节由来与习俗等知识。在三年级,同学们一个个走上讲台,用精心制作的节日贺卡,通过“祝福话”的形式,感念祖辈们的养育之恩,表达敬老爱老的感恩之情。该校通过教师宣讲、板报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意义、习俗等,营造尊老敬老的浓厚氛围;还通过升旗仪式、写日记等形式,倡导同学们重阳节利用课余时间为家中或邻家老人做一件好事,说一句感恩的话,为家里长辈洗洗脚、捶捶背、洗洗碗,进一步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孝亲爱老,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老人的情感,学会感恩,感受敬老爱老的快乐。这是学校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温南社学校教导主任王劲松说。
  “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明白为什么要读书,又是为了什么读书,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文化”
  通过坚持开展这样的活动,既用善举温暖了老年人,又潜移默化培养了孩子们从小尊老敬老助老的意识,既弘扬了孝文化,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李鹏表示,无论校方还是学生都会把这一爱心活动坚持下去,并带动更多人参与,形成全社会“老吾老及人之老”的尊老敬老助老氛围。
  新学年,新气象,从今年9月份开始,在浓郁的敬老氛围中,该校把红色文化贯穿到每一日的教学活动中,打造学校特色文化。该校将按照“传承红色文化、争当时代先锋”作为学校立校指导思想,继承“为中华民族而读书”的革命传统,结合红色文化办教育,开展毛主席诗词经典诵读活动,并融入到生活中,上下学路上、集会或大型活动间隙,都会让学生朗读毛主席诗词,感受传统文化、红色文化魅力,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明白为什么要读书,又是为了什么读书,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李鹏告诉记者。
  在温南社学校,每个班每周都有一堂有关红色文化的课。用红色文化教育下一代,是他们办学的一大特色。操场上,设立室外活动基地,教室里,设立室内展示厅,让红色文化渗透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通过一系列“红色”教育,使红色文化入眼、入耳、入脑、入心,用红色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是该校的特征。